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教育的本质思想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教育的本质思想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教育活动的本质是什么?
教育活动的本质就是唤醒,唤醒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索欲望以及对于自我潜能的开发。教育它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因此它也是一种人在有意识情况下,对于自我提升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社会活动。
教育不能过于强调外部的功能,应该回归到培养人的本质上,教化培育。
教育的本质是:指教育的内在要素之间的根本联系和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与“教育现象”相对。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有教育,它的职能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传递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促进人的发展,培养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教育本质特性即反映事物规律的稳定的、普遍的特性。教育本质,即贯穿于一切教育之中,从古至今乃至未来,只要教育活动存在就永远起作用的特性。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教育的主体和根本是什么?
教育的主体是通过提高和发展学生个体的主体性,使学生逐步地由自由人转变为社会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身是发展和转变的主体,承认并尊重学生这个“主体人”,是落实素质教育,面向全体,让学生全面、主动地得到发展的前提。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发展是通过自我设计、自我构建、自我努力实现的。只有同时把自己作为认识和改造的对象,解决自己主观世界的各种矛盾,它才能获得真正的发展。如果我们把人作为纯粹的客体来对待,就不是在发展主体的人,而是在发展“生产手段”。
教育的实质在于把人类优势的文明成果化为内在的心智结构。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能够“复制”知识,而是使知识成为学生的主体能力,运用知识对客观事物进行改造和创新。
有人说,教育的本质在于塑造灵魂,有人希望孩子读衡水中学,考好的大学,你认为呢?
首先,我认为这两点不矛盾。
在衡水中学就读一样能塑造灵魂,而且比其他学校塑造的更好。
现在的衡水中学,不是大家想象的样子。现在各种类型的素质教育培养内容非常多,每周四下午第四节高一学生都参加选修社团,一共有一百多个社团,社团选修的积分计入学生档案。
学校各种类型的德育活动,体验活动也非常多,高一的80华里远足非常能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两方面都很重要,不能割裂。事实上,好大学更容易塑造好的灵魂。
目前社会环境复杂,大学的学风也不是很好。读好的大学,相对而言,受到的怀影响要小一些。那些所谓为了塑造灵魂而放弃好大学,只是给考不上好大学找借口。
问题的关键还是如何考上好大学。目前高考制度还比较公平,这就要求家长小孩要多努力,不要放弃。
当然,万一考不上好大学,是不是就不能塑造好灵魂?这个也不能一概而论。不过没有进好大学,要有好灵魂,确实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是最好的。如果你的孩子学习自觉,基础好,孩子有上进,是可以的。如果孩子基础差,又不上进,在衡水这样的学校就是受罪,压力过大还会适得其反。我们这有一所重点高中虽没有衡水响亮,但在我们这还是有名的,去年有个高二女孩因压力过大而自杀,还是选适合自己的孩子的学校最好。
教育的本质在于让你的孩子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真正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有的人认为把孩子送去衡水中学,然后考上一个好大学,这就是给了孩子一个好教育,诚然,现在在中国一个好大学,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要为了上一个好大学,而牺牲孩子的童年或者以孩子个人成长为代价,我愿让他上一个普通的二本学校,但让他成为一个,有自己价值观念的人。
衡水教育模式无非就是牺牲孩子的一切时间,然后还要告诉孩子,这是你应该做的,这是理所当然的,最后以一个好的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作为你的结束。这种类似洗脑一般的教育,让你觉得最终你都是在做正确的事情。
那么我们反过来看一下衡水模式衡水中学倡导在吃饭的时候也要看书,或者说在排队打饭的时候也要看书,排队打饭的时候看书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吃饭的时候看书,是不是有一些奇怪呢?大家可以试着想一想一个正常的人在吃饭的时候怎么可能边吃饭边看书呢?又怎么可能有效果呢?
给孩子一个好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无非就是为了让他有一个好生活,然后让他为社会有所贡献。我想问一下,在衡水中学出来的学生当中有几个学生是有家国情怀的?又有多少学生是抱着一种改变家庭贫穷状态的心态去上学的?
我们不是说上一个好大学,就是为了改变家国而牺牲自己的生活,这两者中是有一个平衡的。但是显然衡水中学更倾向后者。
如果是我的孩子,我希望他在学校认真的学习每一项技能,即使他学不好,我也不会责怪他,更不会将他送到衡水中学。如果他能够考上一所重点大学,那更好,如果他考不上的话,我也不会强求他,而是要求他考上一所普通的本科大学,然后在本科的学习当中能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够找到自己未来的方向,然后考不考研究生取决于他。如果他认为自身还不够优秀,那么他一定会去考取研究生。在这一系列过程当中,他能够找到他自身的价值。最终他能够有自己的价值观能够用自己的方式为社会做贡献,不危害社会,能够为他人传递正能量。懂得教育的意义,懂得为人处世的方法,而不是强求某个人去接受所谓的知识。如果一个孩子能够成长,为这样即使他不上重点大学,这也够了。
综上所述,教育的意义不在于如何让他考上中山大学,而是让他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三观正,有理想,不盲从,能更清楚的认清世界,有自己的观点,这就是一种成功的教育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教育的本质思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教育的本质思想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