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王符教育思想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王符教育思想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志道者少友,逐利者多俦什么意思?
意思是:立志于正道的少有朋友,争名逐利的却有许多气味相投的同伴。
这句话出自王符的《潜夫论·实贡》,《潜夫论》是东汉思想家王符创作的政治著作,凡十卷三十六篇。其内容多数是讨论治国安民之术的政论文章,广泛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法律、军事、教育、历史、思想、文化等多个领域,为后人了解和研究东汉社会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巫觋文化是人本文化吗?
古代称女巫为“巫”,男巫为”觋“,合称“巫觋”。
由此发展出来的文化就称为巫觋文化。
出处 《荀子·正论》:“出户而巫觋有事。” 杨倞 注:“女曰巫,男曰觋。”
汉 王符 《潜夫论·巫列》:“巫觋祝请亦其助也。”《新唐书·黎干传》:“时大旱, 干 造土龙,自与巫觋对舞,弥月不应。”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崔猛》:“但我所言,不类巫觋,行之亦盛德。”
巫觋文化可以被认为是一种人本文化。
它是上古时期人类在繁衍生息、推进社会发展中创造的一种原始文化,也是人们对万物有灵崇拜时期的文化的通称。
巫觋文化融汇了天文地理、人文数理、医卜星相、五行八卦、祭礼娱乐的总和,诠释了中国传统的道、哲、理、文、联姻,并渗透影响了阴阳学说、庄老思想、屈原诗歌、孔丘仁义等。
因此,巫觋文化在华夏多元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华夏文学艺术宝库、宗教哲学、科学技术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中华文化的成长。
然而,关于巫觋文化是否属于人本文化,不同学者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
因此,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专业的解读,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相关学者。
东汉三大政论家是谁?
是王充、王符和仲长统。
王充(27_97)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其代表作《论衡》是 古代思想史和散文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书中对当时流行的迷信、虚妄、庸俗、 僵化的思想观点和社会风气做了全面的批判,并且显示了不同于流俗的文风。《论衡》写作力求通俗晓畅,不假雕饰,甚至信笔而为,这种自然浅显的文章风 格和追求典雅、艰深的流行文风自有天壤之别。
王符( 85-162 ),字节信,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县)人,东汉政论家、文 学家、进步思想家,无神论者。他一生隐居著书,以崇俭戒奢、讥评时政得失。因“不欲章显其名”,故将所著书名之为《潜夫论》。该书思想深刻,观点鲜明, 文笔犀利,读来酣畅淋漓。由于辞赋的影响,《潜夫论》几乎通篇排偶,遣词骈 俪,相当突出地表现着东汉后期政论散文的骈化趋势,渐启建安盛行的华丽 之风。
仲长统( 179-220 ),字公理,山阳郡高平(今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人。 东汉末年哲学家、政论家,其思想和才华集中表现在《昌言》一书中。在《昌言》 中,仲长统十分重视研究社会历史经验和现实的社会生活,注重“人事”的作用, 否定“天命”、“上帝”对社会历史的主宰作用,提出“人事为本,天道为末”, 强调“唯人事之尽耳,无天道之学焉”。
认为“信天道而背人事者,是昏乱迷惑 之主,覆国亡家之臣也”。
如何评价东汉时期思想家王符?
王符的《潜夫论》虽然非常著名,直到隋代才背列入《隋书.经籍》目录。后人把王符是列入诸子还是儒家没有最终的定论,这也反应王符的思想是东汉时代包括东汉之前诸多思想、思潮学说的结合体,他的富民、教育、重德、反迷信等主要思想观点在当时的其他思想家及论著里都有过阐述,也就是没有鲜明特点,也就没有受到当时统治阶级的重视和重用。但是王符的文学造诣以及潜心著书立说,对后来魏晋士大夫风气形成的影响可能要超过他的思想本身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王符教育思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王符教育思想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