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特殊教育鼓励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特殊教育鼓励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国家教育方针政策?
国家教育方针内容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党的教育方针是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党的十八大对教育方针做了最新概括。1、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3、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儿童教育学的原则?
教育的一般原则: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充分利用儿童、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发展适宜性原则。
发展适宜性原则:这是由美国幼儿教育协会针对当时美国幼教界普遍出现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等倾向而提出的。发展适宜性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年龄的适宜性,二是个体适宜性。按照维果斯基的理论,要在教育过程中寻找每个孩子的“最近发展区”,鼓励孩子“跳一跳,摘个桃”。
幼儿园教育的特殊原则:保教结合的原则。幼儿保护与幼儿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是我国学前教育特有的一条原则;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教育的活动性和直观性原则;生活化和一日活动整体性的原则。
儿童是不同于成人的正在发展中的社会成员,他们享有不同于成人的许多特殊的权利,如生存权、受教育权、受抚养权、发展权等,这反映了人类对儿童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权利的认可与尊重。
1.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
2.儿童的发展应是协调的发展
3.儿童的发展是有个性的发展
答:儿童教育学的原则就是用美、快乐、情感激发、提拔儿童的成长。追求美、感受快乐、向往人间真情是儿童成长的三大要素!从校园环境到教学课件的制作,都要用美、快乐、真情来启迪提升儿童的身心一成长。在儿童的教育中,对儿童心理的了解很重要,只有了解儿童心理的基础上,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健康地成长。
2010-202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义务教育的说法包括:
(1)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2)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没有提出鼓励条件发达地区试行十二年义务教育改革试点。
用物质奖励来鼓励、诱导孩子学习不可行吗?
我认为用物质来诱导孩子学习是不可行的。
用物质来诱导孩子学习,负面作用很多。
一、用物质奖励来鼓励诱导孩子学习,让家长变得很被动。
我过去有一个学生,他的家长就常用金钱和物质来刺激他,比如孩子在写完作业之后多练一张字,给一元钱,多写一张卷子,给5元钱。开始孩子觉得有趣又好玩儿,而且为了得到更多的钱,孩子愿意写卷子,愿意多练字,可是一段时间以后,家长再用这一招,激励孩子去练字和写卷子的时候,孩子不愿意干了,并且说我不想要钱了,我的钱还没花完呢。
这样的物质刺激并没有唤起孩子的自主性,反而让孩子很随意,我高兴写就写,不高兴我就不写,家长很被动。
二、用物质奖励来鼓励诱导孩子的学习,让孩子变得功利。
如果孩子们一点点的学习活动都被附加物质的奖励,比如,做完一张卷子可以奖励一个糖果,写一张字可以奖励一个面包。测试达到90分,可以奖励一个玩具。
这在他的头脑中会把目标和物质联系连接起来,孩子想到,只要我努力就能得到想要的东西。孩子的快乐也是建立在物质上的,他的成就感自我价值感也是建立在物质上面的,而忽略了对学习本身的感情,让孩子一步一步把目标和物质连接起来,变得越来越功利。
三、用物质奖励来鼓励诱导孩子的学习,让孩子变得贪婪。
这是心理学当中的过度效应,当家长用物质刺激学习动机的时候,只能增大孩子们的胃口,让孩子们变得贪婪,一旦奖励机制低于上次的物质刺激,孩子们学习动机就会下降,甚至消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特殊教育鼓励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特殊教育鼓励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