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张謇教育思想适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张謇教育思想适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张謇精神是什么,有哪些成就?
张謇精神是:奋发不懈、人定胜天的精神,兼备胸怀天下的壮志。
1894年,清政府为慈禧庆寿特设“恩科”会试。张謇遵从父命,赴京赶考,殿试一甲,高中状元,遂被授予翰林院修撰之职,步入官场。
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此举激起张謇极大的愤慨和忧虑,在落后挨打的现实面前,他认为只有发展民族工业才能抵制帝国主义的侵略,其中,士大夫有不容推卸的责任。于是,在湖广总督张之洞的支持下,他在家乡筹办起大生纱厂,开始了“实业救国”的实践。实业是张謇一生事业的主体,以大生纱厂为中心,他先后创办了通海垦牧公司、大达轮船公司、复新面粉公司、资生铁冶公司、淮海实业银行等数十家企业,并投资江苏省铁路公司、镇江大照电灯厂等企业,为我国近代实业贡献了毕生精力。
在发展教育与公益事业方面,张謇自1902年创办通州民立师范学校以来,几乎每年都在创办学校。张謇独自创办或参与创办的各级各类学校达数百所,从门类上说,有师范教育、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社会教育、慈善教育等。在普通教育中,又构建了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的教育体系。他的教育思想与办学实践,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张謇尊重科学,爱护人才,扶植新建学术社团,提倡科学应该为社会经济服务的正确方针,与许多科学家建立友谊。把戏剧改革与社会改良联系起来,也是张謇的高见卓识。他创建了伶工学社及更俗剧场,与梅兰芳、欧阳予倩等的交往更是实业家与艺术家联手的一段佳话。
张謇在100多年前以一己之力,推动了一个相对系统的综合性“社会实验”,这一实验最终形成了“张謇精神”。
强烈的爱国热忱!
张謇是中国传统士大夫的杰出代表,“先天下之忧而忧”是其突出的人格特质。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之后,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终极目标都是救国。
南通大学的校训是什么?
《南通大学报》试刊第二期发布了南通大学校训:“祈通中西,力求精进”。
校训释义称:“‘祈通中西,力求精进’分别取自张謇先生为原南通学院医科、纺织科所题训词‘祈通中西,以宏慈善’、‘忠实不欺,力求精进’”,道出了南通大学校训的出处。
“祈通中西,力求精进”是南通大学校训,浓缩了张謇先生的教育思想和百年通大的精神气质,也见证着南通教育人的励精图治和执着奉献。
1912年,在以教育为先、科技为重的南通,张謇创办了南通大学的前身——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并题写训词“祈通中西,以宏慈善”。学校的创办,实践了张謇“父教育而母实业”的思想理念,成为我国民办高等医学教育本土化的发端。
南通大学继承了张謇的办学理念,确立“祈通中西,力求精进”为校训。
“祈通中西”就是要求在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开阔眼界,善于学习、吸收和运用全人类的先进文化成果,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力求精进”就是要求时刻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做到与时俱进,追求卓越,勇攀高峰。在这八个字的引领下,南通大学用一百年的过往沉淀了一个城市的文化气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张謇教育思想适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张謇教育思想适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