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幼儿教育叶圣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幼儿教育叶圣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叶圣陶的儿童之观念?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栋梁,关乎国家的发展,因此,对儿童的教育自不可掉以轻心。叶圣陶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儿童学会做人。他首先反思中国的传统教育模式,并指出传统教育可以把儿童培养成记诵广博的「活书柜」,学舌很巧妙的「人形鹦鹉」,或者大大小小的「儒生学员」;可是不能培养出善于运用语文这一种工具来应付生活的普通公民
作者叶圣陶的资料?
叶圣陶(1894~1988)现代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原名绍钧,字圣陶,主要笔名有叶陶、圣陶、桂山等。江苏苏州人。1907年入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1911年毕业后任10年小学教师。
1914年开始发表了10余篇文言小说,1919年加入新潮社,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在20年代陆续出版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等短篇小说集,以及长篇小说《倪焕之》。早期小说大多描写知识分子和小市民的灰色生活,代表作品如《潘先生在难中》等;后转向摄取与时代斗争有关的重大题材,如《夜》、《倪焕之》等,较为深刻地反映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后的社会现实。他的小说呈现出朴实冷隽的艺术格调。
“九·一八”事变之后,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发表了《多收了三五斗》等著名的短篇小说,技巧日臻圆熟。抗日战争爆发后,辗转到四川工作和生活,写作以散文和文艺评论为主。主要散文集有《脚步集》、《未厌居习作》,《西川集》,《小记十篇》等。他的散文感情朴实,意趣隽永,语言洁净,大多具有厚实的社会内容。《藕与莼菜》、《五月卅一日急雨中》、《牵牛花》、《春联儿》等是他散文中各具特色的名篇。
叶圣陶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童话集《稻草人》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但有时气氛显得低沉和悲哀,稍后的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着重表现人民群众团结抗暴的集体力量。他的童话构思新颖独特,描写细腻逼真,富于现实内容。鲁迅说,叶圣陶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表·译者的话》)。 叶圣陶从1921年起在上海、杭州、北京等地中学和大学任教。1923年起从事编辑出版工作,曾任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编辑,主编过《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等多种重要刊物,发现、培养和举荐过巴金、丁玲、戴望舒等作家。他还出版不少诗集、评论集和论著,编辑过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致力于文化教育的领导工作,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中央文史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叶圣陶(1894—1988),原名绍钧,字秉臣,后字圣陶。江苏省苏州市人,著名文学家、教育家、修改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1912年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即开始当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1923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始从事修改出版工作。
叶圣陶儿子?
两个儿子。长子叶至善(1918年4月24日-2006年3月4日),出生于江苏苏州。曾任开明书店编辑。建国后,历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兼《中学生》主编。
次子叶至诚(1926年-1992年),男,江苏吴县人,叶圣陶次子,1988年曾获中国作家协会颁发的全国老编辑荣誉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幼儿教育叶圣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幼儿教育叶圣陶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