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思想教育,张之洞的教育思想内容

nihdff 2024-10-31 185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张之洞思想教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张之洞思想教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袁世凯、张之洞属于什么派别?
  2. 张之洞身为清末四大重臣之一,为什么阻止南洋水师支援北洋水师?

袁世凯、张之洞属于什么派别?

张之洞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其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对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基本纲领的一个总结和概括。可以肯定张之洞是属洋务派的

19世纪80年代正是洋务运动达到高潮的时期。洋务派“求强”的思潮对袁世凯政治思想的形成,有极其深刻的影响。袁世凯科场失败以后,决定投奔淮系李鸿章。 因此袁世凯应该也是属洋务派

张之洞思想教育,张之洞的教育思想内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张之洞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其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对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基本纲领的一个总结和概括。可以肯定张之洞是属洋务派的 19世纪80年代正是洋务运动达到高潮的时期。洋务派“求强”的思潮对袁世凯政治思想的形成,有极其深刻的影响。袁世凯科场失败以后,决定投奔淮系李鸿章。 因此袁世凯应该也是属洋务派

张之洞身为清末四大重臣之一,为什么阻止南洋水师支援北洋水师?

大家好,我是老王。

清朝末期,清廷已经失去了对各地的实际控制权。清政府对于总督手下的军队,只能“商调”!各地握有实权的总督之间,派系纷争也非常严重。我们具体分析下为什么张之洞阻止南洋水师支援北洋水师。

张之洞思想教育,张之洞的教育思想内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一,南洋水师实力不行,历经五位南洋大臣:沈葆桢,左宗棠,曾国藩,曾国荃,刘坤一,个人能力参差不齐。至1894年,号称拥有16艘战舰,大清第二大海军的南洋水师,能作战的却只有下"南琛"、"南瑞"、"开济"、"镜清"和"寰泰"五艘战舰和4艘蚊炮船。

而且,舰艇装备和训练还不如北洋。去了也是送死。1884年,中法交战,南洋派出五艘舰艇和北洋两艘一起支援台湾。结果五艘沉了两艘。

李鸿章在战争之前拒绝驻英公使龚照瑗建议"将南洋得力各兵轮酌调北听差",理由就是"南省兵轮不中用,岂能吓倭?"

张之洞思想教育,张之洞的教育思想内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二,派系争斗,李鸿章的淮系和南洋所属的湘系不和。淮系和湘系不和由来已久。两派虽然都是洋务派,但是为了争权夺利,多有不和。张之洞建设汉阳铁厂时,李鸿章也曾掣肘。南洋水师建设时,也是小媳妇的地位,北洋才是正室。再加上李鸿章看不上南洋,南洋更不会帮北洋。

第三,南洋水师还要守卫东南各省,"东南各省为财富重地,倭人刻刻注意"。南方总督为了自己利益,不听调遣。八国联军入北京,这些个总督还跟洋人搞东南互保!老佛爷都被赶跑了,这些总督都不出兵救援。你一个李鸿章,能調的动?

于是,清廷再三商调南洋主力战舰北上之时,南洋大臣张之洞以"战舰北调只能徒供一击‘’为由,拒绝了。

张之洞阻止南洋水师支援北洋水师,其中的原因很复杂。

当时的南洋水师,虽然号称第二舰队,但是整体实力上,相比北洋水师,差了不只是一丁点。

南洋水师在巅峰时拥有大小16艘战舰,总排水量也接近2万吨,但是只有四艘蚊炮船和五艘“落后的巡洋舰”稍有战力。

这些舰艇中,四艘蚊炮船虽然拥有大口径火炮,但是排水量太小、适行性太差,不适于远洋作战。剩下的五艘巡洋舰,其中“南琛”、“南瑞”是1884年从德国定制钢甲舰,装配两门20厘米主炮,航速也达到了15节,但是“铁壳五分厚,断不足当巨舰之铁炮”。而其他三艘,“开济”、“镜清”和“寰泰”三舰,为福州船政局所造的铁胁双重木壳巡洋舰,武备基本与“南琛”二舰相同,但是航速已经下降到了14.5节。

甲午战争时,这几艘战舰已经服役近十年,与日本最新的吉野等巡洋舰的代差达到两代甚至更多。想要依靠这样的战舰去参战,也许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张之洞拒绝北调时所说的“不足供敌一雷一炮”。

(日本吉野号)

张之洞虽然拒绝南洋水师北调,但是他是个主战派,而且一直在积极备战。中日开战后他就下令加强长江防务,要求南洋水师拱卫江南财赋之地,同时派遣数船分防台湾。他一边接洽葡萄牙、巴西、阿根廷、土耳其等国商讨购买战舰事宜,一边联络为北洋水师总教习琅威理前来调教南洋水师。为了备战,张之洞累得病倒在湖广总督任上。

有关甲午战争的问题,问海研会就对了。

甲午战争中,并没有出现过张之洞阻止南洋水师北援的事件,这完全是后人对当时的军事情况不了解,而作出的错误理解。相反,张之洞曾积极设法来解决如何以南洋水师支援北洋海军的问题。

(有关南洋支援北洋的命令提起时,南洋大臣并不是张之洞,实际上是刘坤一)

甲午战争中,有关调南洋水师北援北洋海军的设想,发生于1894年9月17日黄海大东沟海战之后。当时北洋海军主力各舰几乎都在旅顺坞修,短时间内无法出海,而此时英国海军秘密通报中方,称日军可能会在大连湾附近海岸登陆,于是整个北洋海防吃紧,急需军舰出海游弋,防范日军登陆。

9月29日,清政府做出了调南洋水师北上支援的命令。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这时的两江总督根本不是张之洞,此时担任南洋大臣、两江总督的其实是湘系大佬刘坤一。根据清廷的命令,要求南洋水师派“南瑞”“开济”“寰泰”三艘北上,因为担心战力单薄,要求各舰必须“连樯而进,不可离远”,直接开往威海。

(继刘坤一率湘军北征之后,张之洞才接任南洋大臣、两江总督)

然而刘坤一对此并无积极表态,此事之后一度沉寂,等到再度提起的时候则是一个月之后,这时的两江总督才是张之洞。

原因,一是清廷为了镇压太平天国、捻军等起义军,把军权、财权下放到地方督抚手后,军队和舰队多由地方重臣筹钱组建,视为私家之物。

1.慈禧太后。网络配图


甲午战争时,张之洞向李鸿章提出“购兵舰,借洋款,结强援”,意图结英美等强援抗击曰本。1894年11月,张之洞接替刘坤一署两江总督。后东南地方势力渐坐大,发展成与英美等帝国主义国家策划“东南互保”,清廷对地方势力的控制已力不从心。二是清末派系之间的倾轧。

2.李鸿章。网络配图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时清廷在洋务运动中先后组建了北洋水师、南洋水师、福建水师(闽洋水师)、广东水师(粤洋水师)等4支舰队。其中北洋水师实力最强大;南洋水师次之,有巡洋舰近10艘;广东水师实力弱于南洋水师;福建水师在1884年中法马尾海战中损失惨重,一蹶不振后基本没有装备巡洋舰。

3.中日甲午战争。网络配图

时两广总督李瀚章(李鸿章兄长),派出广东水师3艘军舰支援。结果,不到2个月就损失军舰2艘。其中“广乙”号重伤焚毁,“广甲”号在大东沟海战中临阵脱逃,触礁搁浅后被日军炸毁,“广甲”号回广东水师。

时任两江总督刘坤一,以钦差大臣身份出关督湘军迎击日军。

4.中日黄海海战。网络配图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张之洞思想教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张之洞思想教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udeedu.com/post/94492.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