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艺术教育的教育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艺术教育的教育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介绍美术与作家?
毕加索(1881~1973)出生在西班牙,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 37000 件,包括:油画 1885 幅,素描 7089 幅,版画 20000 幅,平版画 6121幅。
跟一生穷困潦倒的文森特•凡高不同,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在1999年12月法国一家报纸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中,他以40%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个画家之首。
吴冠中,男,1919年8月29日出生,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
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等十余种。
2010年6月25日23时57分,吴冠中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1岁。2019年3月16日,风筝不断线—吴冠中百年诞辰收藏大展”在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举行。
花非花是不是民歌?
花非花不是民歌.1、歌曲《花非花》,【唐】白居易作词,黄自作曲的歌曲。从诗词的角度看,这是一首感伤诗,以观看雾中的花来抒发感情,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短促、易逝的惋惜;在我看来似乎也表现出作者仕途不得志的抑郁心情。
超脱现实的“禅境”,《花非花》想要走出一条多元融合的迷离情境,有东方和西方的撞击,给这主题有个入口,旋律给足了想像,让人在迷失里仍能思考问题。
花非花不是民歌,是艺术歌曲。歌曲花非花是我国20世纪30年代重要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黄自在1933年根据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同名唐诗谱曲而成的一首艺术歌曲。整首歌曲的词只有26个字,词义,声调均与旋律巧妙结合,堪称是黄自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中的经典,也是中国古典文化与西方音乐相结合的经典作品。
中国古代最早提出美术教育的是哪位教育家?
是孔子。 在中国,孔子是最早提倡美育的思想家。 到了20世纪,蔡元培在北大和全国范围内大力提倡,产生了巨大影响。 美育属于人文教育,它的目标是发展完满的人生。 席勒认为,在人身上存在着两种冲动,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这两种冲动都使人受到一种强迫(压力)。
感性冲动使人受到自然要求的压力,理性冲动使人受到理性要求的压力。
在这两种冲动的面前,人都是不自由的。
于是席勒又提出第三者冲动,即游戏冲动。
他认为,这第三种冲动即游戏冲动可以消除这两个方面的压力,“使人在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都回复自由。”
席勒认为,游戏冲动的对象就是美(广义的美),而美就是“活的形象”。所以席勒又把游戏冲动称之为“审美的创造形象的冲动”。 席勒说:“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
这个命题的内涵就是:审美对于人的精神自由来说,对于人的人性的完满来说,都是绝对必需的。没有审美活动,人就不能实现精神的自由,人也不能获得人性的完满,人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艺术教育的教育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艺术教育的教育家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