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他人思想,教育他人思想有哪些

nihdff 2024-10-10 191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教育他人思想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教育他人思想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孔子学说具有怎样的地位和作用?
  2. 孔子是怎样践行“因材施教”教育原则的?有何借鉴意义?

孔子学说具有怎样的地位和作用?

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融和天下: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

教育他人思想,教育他人思想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仁政。主张“民本思想”,“轻刑薄税”,“听政于民”,“与民同乐”。

“和”既是政治手段,亦是政治目的。

2、中庸。讲究中和、庸和各方,和谐、团结、和平天下。

教育他人思想,教育他人思想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讲大义。儒家思想弘扬英雄主义,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仁者必有勇”。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

所以儒家思想,总能化天下干戈为玉帛,容和四海为一家!

教育他人思想,教育他人思想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孔子学说是儒学理论的基础及主干,是儒学最重要的部分。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儒学作为历代统治阶级的治世思想,起到了稳固社会结构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全面渗入到每个时代的各个领域,对我们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可以说我们每个人在价值观的形成、人生目标的确定、立世处事的方式等各个方面有着儒学的印痕,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孔子是怎样践行“因材施教”教育原则的?有何借鉴意义?

1、教育局应该把:国学经典、nlp神经语言学、原生家庭课程列为教师选拔条件之一。

2、1~3年的孩子,应该加大经典诵读课程替代活减少数学课程,用此来培养正确三观,拓展孩子的胸怀。

这样老师可以明白自己的语言模式,也明白孩需要模式,行为思考模式,就能更好的教育孩子了。

《浅谈因材施教》

我以为,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蕴涵有两种思想境界:一是教无类,即面对大众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二是教有别,即面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育。

这里,就有一个教育资源共享(平衡)的问题,其实这并不矛盾,就如同战略与战术的关系一样。

所以,组建重点校、重点班、分层培优都是有一定道理的。那种“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提法,只是教育前辈的一种理念,不能机械照搬!

因材施教,实行天才教育。目的在于发现“上智”,选拔精英,培养精英。让那些具有聪明之姿,睿哲之质的精英们统一治理国家,使百姓庶民富福,使国家强大。这一教育原则是孔子发明的,经南

宋朱熹的弘扬,己经成为历代教育工作的神圣原则。孔子在《论语》中按人的智商高低把人分成上中下三等。天生聪明的叫做“上等人”,天生愚笨的叫做“下等人”。并且以为聪明和与愚笨的差别是不可改变的,“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述而》7.3)孔子把介乎“上智"与“下愚”之间的人叫做“中等人”,这种人是可以教育的,“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6.21)这就是说教育学生要根据他们他们的天赋的智力的差别,对中等以下的人,即天资愚笨的人,不能教给他们高深的大道理。朱熹把孔子的这一条概括为“因材施教”,他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材。”于是“因材施教"的思想,就成了神圣的教育原则,作为培养人才的理论依据。1958年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亍》指出:“施行教育,要把‘全面发展’和‘因材施教’结合起来。”

启发式教学,就是落实“因材施教"的好方法。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7.8)这段话是孔子教学经验之总结,教学方法之自述。孔子主张教导学生,不到他苦思苦想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一个角是什么样子,他不能由此推知其他三个角是什么样子,就不再教育他了。这种对学生“不愤”就“不启”,“不悱”就“不发”,不能“举一反三”就不教的办法,其实质就是实施天才教育,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此,就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20200520)(谢王营评教育君之邀)(谢系统将拙文推荐进巜头条》首页)

-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教育他人思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教育他人思想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udeedu.com/post/88690.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