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想西化,教育西方化

nihdff 2024-10-06 198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教育思想西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教育思想西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教材为什么全盘西化?
  2. 严复的教育思想?

教材为什么全盘西化?

教材全盘西化的原因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因素:

1.经济发展: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为了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许多国家开始重视教育改革,以便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因此,采用西方教材可以更好地满足这一需求。

教育思想西化,教育西方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教育理念:西方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这些理念越来越受到许多国家的认可。因此,采用西方教材有助于推广这些教育理念,提高教育质量。

3.文化交融:随着文化交流的加深,许多国家开始接受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在教育领域,采用西方教材有助于传播西方文化,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

4.教育改革:为了应对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变化,许多国家都在进行教育改革。在这个过程中,采用西方教材可以作为一种改革手段,以期提高教育质量和适应社会需求。

教育思想西化,教育西方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5.国际标准:许多国际组织和机构,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等,都在推动教育国际化和标准化。采用西方教材可以更好地符合这些国际标准,提高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需要注意的是,全盘西化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弃本土教材和文化。在实际操作中,许多国家会结合本土实际情况,对西方教材进行调整和改编,以便更好地适应本土教育需求。

严复的教育思想?

严复认为一个国家的强弱取决于那个国家的民力强弱、民智高下和民德的好坏。他认为中国最大的忧患不是政治经济制度层面的,而是愚、贫、弱。其中愚最为重要,因此“愈愚”就为当务之急。

教育思想西化,教育西方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严复认为教育的任务就是教人以自强,给人民以智慧,要想救国必须从教育着手。严复是近代中国从“德、智、体”三方面来讨论。

一 论教育救国

从进化论的观点出发,严复认为一个国家兴衰存亡的主要原因在于自身状况,怨天尤人无济于事。中国之弱,就是因为民智闭塞,学术空疏,缺乏竞争的总体实力,救国的唯一良方“开民智”,即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他对当时变法维新的政治改革持低调估价,认为“民智不开,不变亡,即变亦亡”。以国人素质之低下,即使搞改革,也只能是除去一弊害又会表现为另一弊害,终究没有希望。所以,“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著手,庶几逐渐更新乎”。严复把教育视为强国之本是正确的,但如果不消除政治上的阻碍,教育也难以改革、发展。

二 论学习西学

严复早期对西方文明极为推崇。他在《论世变之亟》中对比中西之学的一系列差别,基本上都是颂扬西学而贬抑中国传统。例如中国亲亲,西人尚贤;中国尊主,西人隆民;中国委天数,西人恃人力;中国夸多识,西人尊新知,等等。他的结论是要想富强“非讲西学不可”。严复反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认为中西之学各有其体用,就西学而言,是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出于这个立场,他也不赞成争论“西政”和“西艺”哪个更重要。“艺政二者乃并出于科学,若左右手”。严复过于美化西学是片面的,但他强调要从整体上来看待和学习西学,抓住其民主和科学的实质,而不是取其皮毛,这又是他高出一般人的见解。

三 论三育并重

严复是中国最早论述三育并重的教育家。他说:“讲教育者,其事常分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其中体育是国民素质的基础,近世中国民力孱弱,被外人讥为“病夫”,因此必须加强体格训练,以“鼓民力”。国民才智是国家“富强之源”,智育包括学问和事功两个方面,不能只在书斋里作学问,要“观物察变”,运用于实际,以“开民智”。德育在三育中最重要,但不能再因袭封建的人伦纲常,要树立国家观念和社会公德,以“新民德”。

严复晚年思想日趋复旧,积极提倡尊孔读经,临终遗言中强调“旧法可损益,必不可叛”,这也是多数改良派人士后来的共同倾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教育思想西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教育思想西化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udeedu.com/post/87543.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