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教育活思想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教育活思想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试析蔡元培"五育并举"思想?
蔡元培非常重视健全人格教育,提出“五育”并举主张。一九一二年初在出任教育总长时提出,教育方针为“在普通教育,务顺应时势,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同年二月,他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中,提出军国民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及美感教育五项主张。
他把教育分为“隶属于政治”与“超轶乎政治”两类。隶属于政治的有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和道德教育三者;超轶乎政治的则是世界观教育和美育。他认为,两类五种教育均不可偏废。为了强兵富国,需要军国民教育和实利主义教育,但“必以道德为根本”。公民道德即“自由、平等、亲爱”,亦即儒家的“义、恕、仁”。他把欧洲资产阶级道德观念同中国儒家的传统道德观念揉合在一起,主张培养现实社会的完全的人格。
但教育的终极目的还在于追求超现实的实体世界,使人达到最高精神境界,因此还必须有世界观教育,即引导受教育者超脱现世,领悟最高精神境界的教育。他认为,这种世界观教育是知、情、意、德、智、体诸者的统一体。从现象世界进入实体世界,不能依靠经验或理论,只能依靠浑然直觉的美感,美感是两个世界的桥梁。他主张“以美育代宗教”,各级学校、各种社会活动都要进行美育。蔡元培提出的教育思想体系,是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急务,以道德教育为中心,以世界观教育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桥梁。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什么现实意义?
@微头条小秘书
@头条号
@青云计划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系统、深刻的教育思想体系,影响了我国两千多年,对于我国当今教育发展也有很现实的意义。毛泽东伟大教育思想坚持古为今用,去其糟粕,吸取精华,吸纳了孔子的科学的伟大的思想。毛泽东教导的教育方针是德、智、体全面发展,排序和教育目标以立志有恒、德育为先,使受教育者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孔子的教育理念是使受教育者成为“士”。这些都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孔子认为人生活在社会上,不应该以个人现在物质生活为 满足,还应有将来精神上的更高要求,这就是对社会发展有自己的理想和尽自己的义务。新中国建立以来,有条件接受高等教育和全民文化教育及伦理道德教育的结果使我国知识分子和工农兵大众,普遍树立了为人民服务和爱国主义价值观,有为国家为天下而读书,而创业的家国情怀。而不是一切向钱看,不问为什么人,走什么路,不考虑国家、民族前途命运与未来发展,而狭隘、自私甚至断子孙路,破坏环境,出卖资源与经济主权,急功近利“先富”移民等权贵资本主导社会现象严重发生。因此,西方资本主义的教育理念和内容,不符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趋势,而孔子的教育思想,特别是毛泽东教育思想,对于当今中国社会健康发展有很现实的重要意义。孔子的思想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是深远的,而且随着中国经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加大,孔子的思想也会随着加大。特别是中庸的思想。当然,受当时的社会环境的限制,有些认识也会过时。道德思想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孔子晚年时期的最高理想称之为“大同”,在大同的世界里,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为亲,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儿女为爱,而是相互敬爱,爱天下所有的人。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孩子们都能获得温暖与关怀,孤独的人与残疾者都有所依靠,男人各自有自己的事情,女人有满意的归宿。天下没有欺诈,没有盗贼,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讲信修睦,选贤举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小我到大我,最后实现天下大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教育活思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教育活思想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