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弗洛姆教育思想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弗洛姆教育思想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被尊为精神分析社会学奠基人之一是谁?
弗洛姆(Erich Fromm.1900 - 1980年)是一位国际知名的美籍德国犹太人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毕生旨在修改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切合发生两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人精神处境,弗洛姆在此被尊为“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 此外,在德国时弗洛姆还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移居美国后始终保持和该学派的关联。弗洛姆思想的特色便是企图调和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跟马克思的人本主义学说,其思想可以说是新佛洛依德主义与新马克思主义的交汇。
初中生,对哲学感兴趣请问从哪开始?
哲学主要分为中西方两大分支,国人的哲学讲究天人合一,由内而外,初学会觉得务虚,成了体系后,会感受到其中极强的思维体系和精神。西方哲学比较务实,内容会比较细碎,但细微之处让人醍醐灌顶。都很精彩!中国哲学,可以通过百家争鸣了解其精彩,西方哲学可以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开始,沿着师徒关系逐步展开。
哲学的学习如果说要体系的话,我建议就是沿着历史线溯源,以上。
对哲学感兴趣,我觉得可以先从有关哲学的文章看起,因为看文章比看生硬的哲学有趣的多,也比较容易吸收。
我最近比较喜欢看周国平的书籍,我感觉他的哲学就非常的有深度,有力度,能够让你看着看着就走进了他的理论中,很有感染性,也能够启发你的思考。他会从生活实际出发,在看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原来这就是我当时的一种感触,作者通过哲学的思想解释了某一刻我的想法,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以下为周国平简介:
周国平,男,汉族,1945年生于上海,哲学博士,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哲学研究者,是中国研究哲学家尼采的著名学者之一。
著有:《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善良丰富高贵》,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偶尔远行》《宝贝,宝贝》,随感集《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碎句与短章》,诗集《忧伤的情欲》,以及《人生哲思录》《周国平人文讲演录》等,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
对哲学感兴趣,应该是对世界和世界本质很好奇。非常棒的好奇心和兴趣点!
我不是哲学领域的专业人士,但每年也会读一两本哲学类的书,算是一个对哲学有兴趣的普通人吧。回想了一下自己和身边朋友的读书历程,就和年轻朋友分享一下读书、尤其是读哲学书的经验吧。
初中生大约11-15岁,年龄跨度其实挺大的。这个年纪的人,年龄相差一两岁,认知能力差距就很惊人。不太清楚你的具体年纪,那就分年龄一一分说吧。
如果你11-13岁还是听从大家的建议,暂时不要接触哲学。因为年龄小意味着对世界的认识深度、广度会更受限。虽然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可能是“井底之蛙”,而从宇宙的角度来说,每个个体更不过是“蝼蚁”或“尘埃”。
但哲学正是基于对世界广度或深度的思考。比如“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和“白马非马”的思辨。 如果年龄太小,认知、思辨能力不足,不仅不能理解这些问题的论证过程,也认识不到这样论证或思考的意义何在。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思而不学则殆”。
实际上,14岁以下的年轻人根本不是哲学类书籍的目标读者。
那么,怎么拓宽、加深对世界的认识呢?前人也已经说明白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和旅行的确是“见多识广”的唯二路径。
对十几岁的年轻人来说,第一是要立足课业,在每日学校的学习中培养、锻炼自己的思辨能力。正是在一次次数理化学习、解题中,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得以培养;一次次阅读、背诵中,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不断拓宽。
第二是要加大通识、文学、历史书籍的阅读量。有人把阅读称为“在房间里旅行”,非常有道理。通过阅读多了解这个世界和人的方方面面,这不仅是以后阅读、理解哲学的基础,也是认识、理解社会和世界的开始。读库出的“读小库”系列书籍(12岁以上)可以参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弗洛姆教育思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弗洛姆教育思想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