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周有光教育思想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周有光教育思想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现代汉语创始人?
现代汉语拼音的创始人是周有光前辈。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教育也需要发展。
简化汉字和拼音注解都是为了让广大老百姓尽快掌握汉字。
有些在现在看来无用甚至多余的行为,其实在当时是很有必要的。
个人认为比车同轨更有必要。
1955年对什么进行了明确的定义?
汉语拼音方案 (Chinese Phonetic System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拼音方案。1955~1957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 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 研究制订,1958年 2月1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承认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
制订经过 1949年10月成立民间团体“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协会设立“方案研究委员会”,讨论采用什么字母的问题。1952年 2月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成立“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设立“研究并提出中国文字拼音化的方案”的“拼音方案组”,几年中拟订了好几种以汉字、草书笔画为字母的民族形式拼音方案。1954年12月国务院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1955年组织“拼音方案委员会”,由吴玉章、胡愈之任正副主任,黎锦熙、罗常培、丁西林、韦悫、王力、陆志韦、林汉达、叶籁士、倪海曙、吕叔湘、周有光为委员,在民族形式字母的方案之外,研究制订采用拉丁字母的方案,最后确定拼音方案采用拉丁字母。
1956年 2月,拉丁字母的汉语拼音方案第一个草案发表,使用了 6个新字母。经过征求全国意见和国务院“汉语拼音方案审订委员会”的审订,1957年10月拼音方案委员会又提出完全采用拉丁字母的修正草案,也就是今天的汉语拼音方案
中国什么时候才有拼音字母?如果古时候没有拼音那么怎么认字的?
汉语拼音字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当时没有标准的汉语拼音方案,后明代人们在教学时,开始使用两个常见的字进行反切或直拼。
汉语拼音方案的提出是1906年朱文熊的《江苏新字母》、1908年刘孟扬的《中国音标字书》、1926年的国语罗马字和1931年的拉丁化中国字,这些方案为汉语拼音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汉语拼音的主要制定者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周有光,他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主编《汉语拼音词汇》,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1958年2月1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并准公布该方案。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
在中国拼音发展史上,拼音字母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明朝后期,但多源于各国的传教士为了传播他国的教义,而非为了普及中国语言和文字,更不要谈让民众识字读书了。
中国人对汉字的推广和普及以切音法入手,明清卓有成效,至辛亥革命后以章太炎的记音字母为基础,黎锦熙主持制定工作,由北洋政府教育部于1918年颁布注音字母。
在新中国成立后对于汉语拼音标准的制定于1955-1957年由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第一研究室周有光主持,195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颁布,1982年汉语拼音成为国际标准。
(左二为周有光)
中国古代的文字是没有拼音的,那人们是怎么识字传承读音的呢?
在文字出现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更多的文字被创造出来,但如何去记住读音呢?这就是一个难题,但这难不倒我们聪明的华夏子孙。
主要包含三种标记方式:
当阅读文章发现“莠”字,通过《说文解字》查阅会得到这样的注释:莠,……读若酉(十二地支古人都耳熟能详)这样就知道这个字的读音了;同理:儡,相败也,……读若雷。
当你阅读《文侯之命》发现“父义和”时,这个义字如何读音,郑玄注:“义”读为“仪”。
当你读屈原的《离骚》看到“肇赐予以嘉名”中的“肇”如何读音呢?《尔雅》中:“肇”注“兆”。
为了给汉字注音和记录汉语语音,人们采用过多种记音方法,主要可分三类:
第一,用汉字注音。如直音法和反切法。直音法是用一个汉字给另一个汉字注音。如果遇到没有同音字的情况,就无法注音。反切法是用两个汉字给一个汉字注音,比如“鲁,郎古切”,就是用“郎”和“古两个汉字”拼出“鲁”字的读音。“郎”是反切上字,与被注音字“鲁”的声母相同,“古”是反切下字,与被注音字“鲁”的韵母和声调相同。这两种注音方法都以认识大量汉字为基础,如果没有易识的音同或音近的字,就难以注音。
第二,用“注音符号”记音。“注音符号”最早被称为“注音字母”,如“ㄅㄆㄇㄈㄉㄊ”等,类似汉字笔画,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它在给汉字注音和推广“国语”方面起过很好的作用,目前台湾还在使用。但注音符号不完全是音素字母,注音不够准确,书写也不够方便。
第三,用罗马字拼音字母给汉字注音和记录汉语语音。17世纪就开始有人设计用罗马字母为汉字注音的方案,著名的有威妥玛拼音、国语罗马字和北方拉丁字等方案,但这些注音方法都有这样那样的缺陷。
现在使用的《汉语拼音方案》于1956年拟订,1858年2月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作为正式方案公布推行。它克服了上述各种缺点,能够准确地给汉字注音。它采用国际上流行的拉丁字母,既容易为广大群众所掌握,又便于国际交流。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开始采用该注音方案。学术界一般认为语言家周有光先生为汉语拼音方案之父。
此外,还可以用国际音标记录语音。
民国才有的。以前也有音韵学。
你说怎么认,应该是说怎么拼读,用的是训诂学。简单来介绍,就是用认识的字,简单的字,去认复杂的字。
比如以张三李四的“张”作为例子,《说文》中是这么解释的:“张,施弓弦也。从弓長聲。陟良切。”
这其中,前面的几个字是解释意思,张,就是拉开弓弦的意思。
而后面的“从弓長聲。陟良切。”这几个字,说的就是怎么拼读,“陟良切”的意思,就是采取“陟”这个字的前面读音,“良”这个字的后面读音,加起来就是张。
至于简单的字怎么读,那就基本上是靠灌输了。不用理解,直接跟着老师背诵记住就好了。
26个字母是由谁发明的?怎样发明的?
说起字母,其实始作俑者,并不是什么埃及人或希腊人,而是各代西亚一批以商业为生的“腓尼基人”——大家应该都听说过汉尼拔和迦太基国,那就是腓尼基人的子孙。
那么为什么腓尼基人会闹腾出字母来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埃及的象形文字和两河流域的锲形文字太复杂(如下图)。
如果说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的僧侣(识字阶层主要就是这些人)还可以慢悠悠地写那些复杂的文字,对于做生意的腓尼基人而言,时间就这样浪费,太多可惜了。
所以,他们一定要发明一种全新的文字。
灵感,锁定在自己的财富(生意人最看重这个)上,譬如说不动产(房屋)、动产(牛、骆驼),当然还有一些可怕的生物(蛇)、神灵(雷神)等等。
那么我们就一项一项来说。
首先,他们家里最值钱的家畜,就是牛,而牛身上最显著的部位,就是牛角。把牛角比划下来,就是一个字母A。
而要出行,驮货在沙漠中行走的最好交通工具,就是骆驼。而骆驼与人类最密切的部分,就是驼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周有光教育思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周有光教育思想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