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秦代教育思想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秦代教育思想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评论秦朝的文教政策与措施?
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的教育政策遵循着一个中心原则,即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君主集权的封建统治制度,法家思想在教育中占据统治地位。秦朝在文化教育上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统一文字
秦统一六国以前,各国文字很不统一。国家统一后,这种文字混乱状况严重阻碍了统一政令的推行,而且也阻碍了各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为顺应客观需要,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进行了文字的整理和统一工作,下令“书同文字”。
秦朝对文字所作的整理和统一工作,是使汉字走向统一、规范化、定型化过程中迈出的关键性一步。文字的统一,对中国文化和教育发展无疑具有重大贡献,对维护中国的统一,形成中华民族统一的文化心理也有不可轻视的作用。作为文字统一工作的推动者,秦始皇、李斯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2)严禁私学
在中国教育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是私学发展的鼎盛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出于加强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的需要,对私学采取了严厉禁止的政策。秦始皇在李斯的建议下,严禁私学,并采取了“焚书”、“坑儒”等残暴措施来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
(3)吏师制度
为了达到思想的高度统一,使法家思想深入人心,同时也是为了培养一大批知法、执法的封建官吏,实现以法治国的目的,秦采取了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教育政策。专职教师的出现,是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秦又一次人为地将官与师结合起来,取消了专职教师,无疑是教育发展史上的一次大倒退。
此外,为了移风易俗,巩固统一政权,秦统治者还利用行政权力,制定了一些“行同伦”的新法令,以形成新的道德习俗,“尊卑贵贱,不逾次行。奸邪不容,皆务贞良”。这种凭借法令进行的社会教育,在实现“黔首改化,远迩同度”的政治要求方面有重大的社会效果。
以吏为师属于儒家教育思想吗?
以吏为师,不是属于儒家的教育思想,而是属于法家的教育思想。
法家是反映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思想流派,在战国早期就有很多法家的代表人物,他们都是各国变法运动的倡导者。
以吏为师应该是属于法家的思想,因为他们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加强君权的主张,主张用法律来维护君主的权威。
不属于,以吏为师不属于儒家教育思想。
“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是指“百姓”和“一般官吏”都向“法官、法吏”学习法律,加强普法教育。“以吏为师”中的“吏”不是指“所有”的官吏,而是“专指”法官、法吏。秦代的国家政策,源自于法家的教育主张。
儒家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教育
1、将教育放在治国治民的首要位置。
2、强调在人的发展中教育的作用,“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二、扩大教育对象实施“有教无类”,扩大教育范围。
三、注重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1、“礼贤下士”“举贤才”
2、通过教育培养士、君子和成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秦代教育思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秦代教育思想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