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实际,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内在结构

nihdff 2024-09-14 182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实际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实际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什么是士大夫的臣妾心理?
  2. 儒家思想对治国理政的影响?

什么是士大夫的臣妾心理?

所谓的“臣妾心态”,就是依附并受制于君主的一种臣子心态。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说:“臣,牵也,事君者,象屈服之形,凡臣之属皆从臣”“妾,有罪女子给事之得接于君者,从女。”古人之所以将“臣”和“妾”对举并列,正是因为二者都是附属于强权一方的弱势群体。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实际,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内在结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封建社会三纲五常伦理规范的束缚中,妻妾对丈夫要绝对忠臣,以此关系为依据,《中庸》中明确提出“君臣之道,造端于夫妇”的道德思想,从而加强了士人对君主绝对忠诚的信念,这种对君主的“忠爱”之情是士大夫“臣妾”心态的产物。

然而,大多数忠臣贤臣非但不能受到封建君主的礼遇与重用,反而还要遭受“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厄运。一旦失去政治的话语权,文人的社会价值也就被大打折扣,其政治与审美心态也自然向内收敛,这直接影响到创作视野与生活情趣的转变。

儒家思想对治国理政的影响?

儒家思想在治国理政方面的作用是长期被忽视的价值源:“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实际,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内在结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疏通知远而不诬,则深于《书》者也。广博易良而不奢,则深于《乐》者也。絜静精微而不贼,则深于《易》者也。恭俭庄敬而不烦,则深于《礼》者也。

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于《春秋》者也。”(《孔子家语·问玉》)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儒家思想中不仅有着深邃的安顿人心、整齐风尚的教化价值,而且有着治国理政的丰富经验,是中华民族数千年自强不息、长期领先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与魂。

儒家,以前历史课本里经常会看到这么一句”儒家学说沦为统治者钳制人民思想的工具“。这句话我认为只说对了一半。历朝历代大多数统治集团出于维持统治的目的选择了儒家学说,但是不可否认,儒家学说是中国社会的最大共识,它不光是国家政治领域的指导思想,也是家庭政治、职场政治的指导思想,可以说更是处理一切社会关系的通用行为准则。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实际,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内在结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国近现代政治有没有受儒家的影响?

有的人可能会认为,孙中山先生以及自称”中山先生传人“的蒋公,他们奉行的是三民主义,实行的是”五权共和“的政体,这种典型的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理想和实践,跟儒家思想有何瓜葛呢?

另外一些人认为,信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中国共产党人,向往的是人人平等的共产主义社会,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离儒家似乎更远。

这两种观点无疑都是肤浅的。

当我们在谈论“中国现代政治受儒家影响”时,我们谈的是我国现代社会的政治理念、政治制度、政治伦理和政治哲学以及政治实践,和儒家的学说主张有没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区别,而不是简单地根据社会制度的不同把两者切割开来。

儒家思想开放包容,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是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

儒家文化关怀生命、世间生活,关注社会教化、国家治理,与其他文化既对立又统一,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借鉴,始终处于和而不同的局面中,并在交融交互中不断兼容并蓄,实现新的发展,有着超强的自我更新、自我超越能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实际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实际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udeedu.com/post/81164.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