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认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思想政治教育认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怎样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概括地说,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是要用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教育人民,或者说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武装人们的头脑。
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法制观等五个方面的教育。
这五个方面的内容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其中,道德观教育是基础,政治观、法制观教育是主导,世界观、人生观教育是根本。
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只有根据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什么是思政?
思想政治课简称思政课。思想政治课,是共产主义国家在军队以及国家教育系统中所进行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并转化为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
思政课对学生的影响和意义?
思政不是一门或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思政也是一种思维方式,体现在教学的顶层设计上要把人的思想政治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放在首位,并与教育相结合。思政是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
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有利于使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认同中华文化的价值和肯定中华文化的魅力。面对全球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有利于学生把握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是学生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既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又要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在思政课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我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的民族精神,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从而使学生自觉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满自信,在情感上认同,在心灵深处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特色,学生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思政教育是有必要渗透各个科目教学过程中的基础教育,它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课程教学中,让课程思政建设与思政课改革同向同行。思政课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教学方法或手段,它是一种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涉及新时代高等教育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实现,对它的探索没有终点。
政治课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提高学生思想觉悟,转变学生思想,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为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形成正确的政治思想态度奠定基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增强国民的政治素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的实现保驾护航。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提高国民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认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认识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