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和任务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和任务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思政课的重要性?
思政课是青少年的第一课。思想品德影响着人的一生,陪伴着人的一生,一个人将来如何发展,对人处事的方法,都是这个人的思想品德所决定的。青少年从小就树立好的思想品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做对自身家庭,对整个社会有作用的人,从而才能谈上回馈社会,肩负民族希望,担负历史使命。
思政课能成就更优秀的人才。一个人即使知识水平多高,多么有才华,如果没有为社会服务的思想品德,他也不可能造福社会。相反,一些拥有高知识文化而思想品德恶劣的人还有对国家、对民族危害更大,出卖国家的利益,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非常的损失或危害。育人必先育德,开好人的第一课,才能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有了好的人才,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强大和繁荣。
思政课是成就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必经路程。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才能实现宏图。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做好思政课是实现这一伟业的必经路程。
01.对于学校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是促进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式;
02.对于国家及社会的发展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保障人才培养的品德修养,是培养德才兼具型人才的重要教育内容;
03.对于学生自身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保障其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方式,是促进其身心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全面育人理念?
全面育人,指的是要五育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做到全面育人就必须发挥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主导作用,辅导员的思想引领骨干作用,以及其他管理服务人员的配合支撑作用,每位教职员工找准自身在教育、管理、服务学生中的准确定位。
要求把教育学生作为自己岗位职责内的首要任务,“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做教育事”,让育人不再是“曲高和寡”,不再各自为战,形成“人人关心、个个参与”的学生培养教育新常态。
是以人为本、人学定教——全面、和谐的发展观。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最重要、最核心的理念。“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在课程目标上,就是使学生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这一理念体现了全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也是当代教育中心根本变化的结果。回顾20世纪100年教育发展的历史,教育的中心正从“学科为本”,向‘‘以人为本’’的全人发展转变。这一转变的显著特征就是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全人发展,反对权威主义和精英主义,要求让所有学生都能获得全面的发展。
主题教育三个内容?
开展好主题教育,就要牢牢把握好主题教育的总体要求,要重点关注“三个点”。
要突出“结合点”。贯彻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达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目标,就要接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接力棒”,步步深入、环环相扣,始终把政治建设这个“灵魂”和“根基”牢牢抓在手上,敢于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问题作坚决斗争,把管党治党的螺丝拧紧拧牢,持续保持管党治党的热度,以良好的政治生态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要找准“矛盾点”。这次主题教育是全党在思想、作风、党性上进行的又一次集中“补钙”和“加油”。能不能取得预期效果,重点在于能否做到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改,真正把解决问题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各地既要紧紧抓住转变作风这个要害,针对空泛表态、应景造势、敷衍塞责、出工不出力等问题,深入排查、集中整治、整改提高;又要着眼长远、建章立制,推动实现主题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让每个党员干部都能真正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要把握“契合点”。主题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是要让党员受教育、发展有质量、群众得实惠。因此,开展主题教育不能游离中心工作,否则就成了“两张皮”。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开展主题教育与推动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工作作为主题教育的实践载体,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用推动工作的实际成果检验主题教育的成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和任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和任务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