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我国第1个幼儿教育法规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我国第1个幼儿教育法规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学前教育法的发展历程?
孕育阶段:
在十五世纪以前,学前教育思想散见在各种著作之中。
1、中:贾谊的《新书》、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司马光的《家范》、朱熹的《童蒙须知》。
2、外: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想国》、《法律篇》。
萌芽阶段:
十六世纪后,在一些教育论著中,包括有对学前教育的论述,随着教育学的建立,学前教育理论也逐渐丰富起来。
初创阶段:
从18世纪后期到十九世纪,学前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开始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初步发展起来。
西方:学前教育学的创立以福禄倍尔为标志。
最高立法机关高度重视学前教育立法工作。2013年以来,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先后赴天津、安徽、云南、吉林、四川开展一系列调查研究,总结梳理各地学前教育发展和立法状况,分析研判学前教育立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2015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教育法进行了修改,增加关于学前教育的专门规定,2016年,把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24份有关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建议列为重点督办建议。
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也明确提出,推进学前教育立法,通过立法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加大对办园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治力度,依法保障学前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幼儿园纲要与指南的区别?
相同点:两者都是通过五大领域活动促进幼儿的发展,都有目标。
不同点:
1、《纲要》是对教育界的课程文件,《指南》只有教育实施部分的要求,服务对象是幼儿园、家长。
2、《纲要》在幼儿园教育实施部分只提出了原则要求,教师的操作性不强。
3、《指南》操作性更强,指南目的的实现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提出一整套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目标体系;二是配合目标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建议,将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发展观,科学地帮助幼儿达到教育的期望。
《指南》与《纲要》的关系:
1、两者都是幼儿教育法规中实施教育的指导性文件,结合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共同促进我国幼儿教育科学发展。
2、促进《纲要》的深入贯彻,进一步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纲要》“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深入人心,《指南》正是这样的桥梁,由于《指南》具有具体操作性,特别有助于教师观察、了解幼儿。
学前教育法律法规有哪些?
学前教育法律法规包括: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包含了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发展目标、组织实施、质量保障等内容。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了学前教育的义务性质、基本要求、组织实施和管理监督等方面的内容。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保障学前教育从业人员的劳动权益,包括工资待遇、工作时间、休假等方面的规定。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儿童权益保护法》:保护儿童的权益,包括儿童教育权利、儿童保健权利、儿童参与权利等方面的内容。
5.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了学前教育机构和从业人员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为民办学前教育提供了法律支持,明确了其办学条件、资金支持等方面的政策。
此外,不同地区可能还有一些地方性的法律法规,具体以当地的相关政策和法规为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我国第1个幼儿教育法规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我国第1个幼儿教育法规是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