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极致国防教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极致国防教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提升中国教育的含金量?
这也许是最合适的方案……
《高考,从固定制走向自选制》
郝峰涛(2019.9.10)
教育的功利性和应试性,促使高考变成了新式科举,我们必须对教育进行反思。
一,人才是全科(全面)发展,还是优科(优势)发展?
纵观历史,横观社会,凡是有成就的人,皆是某些领域的优科专才,而非均科全才,正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孩子各有未知的兴趣和天赋,是自然分化和社会分化的必然,就会选择“优势中心发展模式”,即以某一方面为核心,带动相关或相近方面的学习,而强制性全科发展是以大量的知识磨去了孩子的“中心趋势”,最后连兴趣和天赋一块埋葬。
二,学习是“从外到内”的灌输,还是“由内到外”的觉醒?
我能理解天下父母进行“从外到内”的填鸭式教育的良苦用心,但是谁能理解孩子“由内到外”觉醒的渴望呢?学习的本质是:三分知识,七分非知识;三分看的见,七分看不见;三分学习已知,七分探索未知;三分靠教育引导,七分靠自我觉醒。学习的原力在于自然和社会变化的引导,而教育只是一种辅助孩子成长的手段。过度的知识教育就是“拔苗助长”,反而会延迟、扼杀孩子“由内到外”的觉醒。
三,教育是因材施教,还是无差别包容?
“因材施教”只是强势灌输的幌子,毕竟我们连自己有什么才能都不清楚,岂能妄议孩子有什么才能呢?唯有以包容的态度让孩子在“自然世界、社会人文和无差别学科”中无差别学习,以宽容之态让学孩子培养兴趣、寻找方向和建构高度。
含金量最高的无非是统招学历,这是自然升学拿到的文凭,自然是最高的。抄如果说后期进行学历提升,那么只能选择成人高考、自考、网络百教育、电大形式进行升学。而这几种自考的含金量是最高的,难度也是最难的,选择这个形式进行提升的人不在少数,但度真正能够通过的不多,因为需要考15门左右的科目,并且需要全部都合格后才可以申请毕业。如果没有非常强烈的学习决心,还是换其他的升学形式,虽然含金量不如自考,但也是国问家承认,学信网可以查到的,对你的工作求职还是会有一点帮助的。
我理解,教育的含金量,就是教育所培养人才的价值。提高教育的含金量,实质上就是提高人才的价值,说到底是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和政策真正落实好的问题。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一个人从人口到人力到人才,需要教育去完成,通过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使我国人力资源大国变成人才强国。社会对人才越重视,脑力劳动和科技人才的待遇越高,则教育的含金量越高。教育的含金量不高,根源是知识和人才的含量量不高。而知识和人才的含金量不高,又同经济发展是不是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密切相关。当然,提高教育的含金量,教育自身必须改革,尽快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能力教育的彻底转变,使培养出来的“产品”,真正是优质人才。有些国际国内名校毕业生为什么都抢着要?这些学校的含金量为什么这么高?就是它们培养出的杰出人才多。母以子贵,教育的含金量以其培养出的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而决定。
根据国家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2020年中国人口为14.12亿,而2010年为13.4亿,增长7200多万人。其中有一个数字很惊人,就是中国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达到了2.18亿人,占比达到15.4%,这个比例比大家印象中的可能要高上不少。
而2010年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才只有1.55亿,占总人口比例的11.6%,比例增长了3.8%。我们都知道虽然2020年具有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在总人口的比例是15.4%,但是其实每代人中的比例比这个要高得多。
因为要上完大学就要22岁了,基本22岁以下的人都没有大学学历。所以要去掉这一部分人口再来计算, 我国0-14岁的人口就达到了2.53万亿,0-22岁估计得有4亿,也就是说符合年龄的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比已经超过了20%,这个成就相当了不起。
按这个比例中国受高等教育人口比例已经超过了欧洲四大强国之一的意大利,意大利25-64岁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只有17%。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极致国防教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极致国防教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