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有哪些

nihdff 2024-08-05 205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有何特色?
  2. 孔子是怎样践行“因材施教”教育原则的?有何借鉴意义?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有何特色?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主要有三种,分别是:

1、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于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他的教育思想集中在论语中。孔子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所以他注重后天的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强调忠孝和仁爱。

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表现启发性教学原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和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

2、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思想: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 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使用技术的传习。 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墨家认为,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之”三种途径。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前两种都不够全面和可靠,所以必须重视说知,依靠推理的方法来追求理性知识。

3、道家思想: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国古代教育主要是因材施教、启发诱导,温故知新、学思并重,循序渐进、由博返约,长善救失、教学相长,言传身教、尊师爱生。

孔子是怎样践行“因材施教”教育原则的?有何借鉴意义?

能因材施教,关键是能识别出不同的“材”。能知道学生各自的特点、性情、思维习惯,才能知道如何顺应其各自特点,才能知道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内容,才能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因材施教,实行天才教育。目的在于发现“上智”,选拔精英,培养精英。让那些具有聪明之姿,睿哲之质的精英们统一治理国家,使百姓庶民富福,使国家强大。这一教育原则是孔子发明的,经南

宋朱熹的弘扬,己经成为历代教育工作的神圣原则。孔子在《论语》中按人的智商高低把人分成上中下三等。天生聪明的叫做“上等人”,天生愚笨的叫做“下等人”。并且以为聪明和与愚笨的差别是不可改变的,“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述而》7.3)孔子把介乎“上智"与“下愚”之间的人叫做“中等人”,这种人是可以教育的,“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6.21)这就是说教育学生要根据他们他们的天赋的智力的差别,对中等以下的人,即天资愚笨的人,不能教给他们高深的大道理。朱熹把孔子的这一条概括为“因材施教”,他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材。”于是“因材施教"的思想,就成了神圣的教育原则,作为培养人才的理论依据。1958年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亍》指出:“施行教育,要把‘全面发展’和‘因材施教’结合起来。”

启发式教学,就是落实“因材施教"的好方法。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7.8)这段话是孔子教学经验之总结,教学方法之自述。孔子主张教导学生,不到他苦思苦想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一个角是什么样子,他不能由此推知其他三个角是什么样子,就不再教育他了。这种对学生“不愤”就“不启”,“不悱”就“不发”,不能“举一反三”就不教的办法,其实质就是实施天才教育,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此,就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20200520)(谢王营评教育君之邀)(谢系统将拙文推荐进巜头条》首页)

-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udeedu.com/post/70230.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