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幼儿教育的五大误区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幼儿教育的五大误区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3~6岁学前儿童发展指南对于学前教育的规定和说明?
什么是3-6岁儿童成长的规律?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应该掌握什么?怎样给孩子一生的幸福?
1身心状况,2动作发展,3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4倾听与表达5阅读与书写准备6人际交往7社会适应8科学探究9数学认知,10感觉与欣赏11表达与创造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描述幼儿学习与发展,分别对3至4岁、4至5岁、5至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同时,针对当前学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误区,为广大家长和幼儿园教师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建议。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着重强调了要充分认识生活和游戏对幼儿成长的教育价值,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成人不应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等先进教育理念。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阐述的教育理念:
1.幼儿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2.珍惜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
3.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
4.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
5.重视家园共育。
1.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2.关注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要注重学习与发展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而不要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
3.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既要准确把握幼儿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又要充分尊重幼儿发展连续性进程上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孩子学前教育的重点是什么?
孩子的学前教育我理解为幼儿启蒙教育。幼儿启蒙教育搞好了,孩子将会受益终生。幼儿启蒙教育一部分是孩子的家庭教育,另一部分是在幼儿园的学前教育。孩子的启蒙教育一直是每位家长所关心的,也是大家讨论最多的话题。关于幼儿的家庭教育这个话题,笔者在这里就不和大家多讨论。笔者作为一名专业的老师,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幼儿园教育的重点:
在幼儿还是一张白纸的时期,是老师和家长输入教育的最佳时期。因此这段时期是培养孩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机。
教育的目的,就是让人学会生活,尊重生命。生活习惯的培养不仅是家庭教育的事,学校教育一样的有责任。比如孩子在幼儿园里,老师可以指导他们饭前便后要洗手,学会整理自己的书包,学会分享,学会礼让,学会打招呼,学会懂礼貌………
既然幼儿教育又叫学前教育,那么学前教育就是为正式学习做准备的教育。孩子在幼儿园里不要求掌握太多的知识或者多么高深的知识,但并不代表不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孩子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就得通过学习。学习习惯在幼儿时期比知识本身更重要。个人认为孩子的学习习惯主要包括,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不懂就问,按时完成各种作业等。
认知,指通过心理活动(如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获取知识。习惯上将认知与情感、意志相对应。认知是个体认识客观世界的信息加工活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活动按照一定的关系组成一定的功能系统,从而实现对个体认识活动的调节作用。在个体与环境的作用过程中,个体认知的功能系统不断发展,并趋于完善。
“同理心”这个名词有可能大家有些陌生,大家熟悉的是“同情心”。 “同情心”和“同理心”不完全等同。在生活当中,我们时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们的孩子看到别的孩子哭,会跟着哭;别的孩子笑也跟着笑。这种现象就叫“同理心”,这种现象并不是一件坏事,反而是一件好事。同理心是善良的根源,所以在幼儿园老师就应该重视孩子同理心的培养,让孩子从小就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幼儿教育的五大误区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幼儿教育的五大误区是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