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儒家思想与美国教育的异同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儒家思想与美国教育的异同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介绍孔子和儒家学说英语作文?
孔子,中国有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下面是一篇写孔子的英语作文:
Ancient China was a place where states were often at war with each other.But it was also a time when there were many great philosophers.
Confucius(551BC-479BC)is the philosopher whose influence has been the greatest.He stressed the importance of kindnessduty and order in society.Chinese society was influenced by these ideas for more than 2000 years.
儒家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其特点?
4个时期及特点
一、孔子开创的先秦原始儒学
孔子《论语》精神与儒学的起点
中国儒学发端于先秦春秋战国时期,由孔子创立,子思、孟子等先后发展了孔子的基本思想,渐成的一个学派。先秦原始儒学以仁、礼为基本内容、以伦理为本位、以人道为中心、体现了儒家先贤的人本主义精神,是当时的一门“显学”。原始儒学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由孔子到荀子,历时二百五十年。
特点:从礼乐文化向法制文化的转移
以伦理为本位,以人道为心中的理论定位
人本主义高扬
二、汉代新儒学
其儒学是一种受官方支持而为一尊的御用之学,它以董仲舒为代表,以经学为表现形式,并与谶纬相结合,兼综阴阳、名、法、黄老诸思想,形成有别于先秦时期的新迷信的人指将要应验的预言、预兆纬儒学体系。
儒家和玄学育人的方式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玄学教育的思想核心是“道”。不管它的内部对这个“道”的理解有怎样的差异,但从根本上它具有理论的一致性—一强调自然主义。
反映在教育本质上,玄学教育思想家普遍地认为教育是循道、执道、充分发展人的自然性的活动过程。刘劭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体现“性之所尽,九质之征”的过程。何晏指出教育是因自然之“道”进修的过程。王弼则提出教育是循“道”发展人的自然性的活动。对向秀、郭象而言,教育的本质是因循人的自然之性的“自行”过程。
玄学教育理论从自然之道来理解教育的本质,无疑强调了教育活动中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发展,以及教育自身的能动性。
儒学教育理论对教育本质的理解与玄学迥然不同。他们主张教育是塑造人的社会活动。这里的塑造,是指以儒家的道德、伦理范畴来对人进行培养。傅玄指出,教育是“正心”、“自得”的过程①,即教育是让人的意识活动、状态处于不失儒家道德规范之正的过程。刘勰则强调教育是“陶染”人的情性的活动过程。所谓“陶染”,当然是用儒学的内容作为染料的。
儒家学派的大学和孟子提出的修身养性的观点有何异同?
孔子和孟子都是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他们都推崇“仁政”思想,但在本质上两人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首先是两人的性格上。孔子幼年家里贫穷,他的满腹才华,基本都是靠自学。他向长者请教学问的时候,都是彬彬有礼,这也就塑造了他敦厚的性格。他教育学生,总是不厌其烦。甚至连性格暴躁的子路也被他感化,心甘情愿拜他为师。而孟子则不同,孟子的性格较刚烈,愤世嫉俗。这也可能是孟子生活的年代已经和孔子有所不同。孔子时期还是春秋时期,周朝的礼乐尚未完全崩坏,而到了孟子的战国时期,各路诸侯互相攻伐,早已把礼乐全部抛到了脑后。孟子自视为救国救民的济世能人,他看到诸侯交战,百姓饿殍遍野,其愤怒之情不愈言表,才有了“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话。
其次,两人对“仁义”的看法也有所不同。孔子的“仁义”思想是建立在周朝的基础上,他提出的“仁”,还只是一个较为模糊的概念,而到了孟子,他“仁”的定义更加形象化了,对“仁”也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概念。
第三,从施政角度来说,孔子比较偏向于“复古”。他提倡恢复周朝时期的礼乐,他对礼乐的看法就是不僭越,所以他才有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说法。而孟子则比较激进,在他看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对施行暴政的君王总是一语中的,表现了他朗朗正气。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儒家思想与美国教育的异同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儒家思想与美国教育的异同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