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国防教育云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国防教育云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军训实践成果怎么填?
军训实践成果
第一,锻炼一个人的吃苦能力,军训的时间几乎都在是9月开学,天气环境还是很恶劣,经常都是烈日暴晒。经历军训的时间虽短,但是却是一种很好的体验。
第二,增强团结、协作的能力。军训过程中,大家要一起走正步、起步、跑步等,都极高的要求了大家的一致性和协作能力,只有大家全体团结一心,才可以让整个方阵的军姿、训练成果更好,这是集体荣誉感。
第三,体验军人的日常。对于学生来说,对军营、军人的生活其实都是不了解的。虽然军训和军人的日常差距非常大,但是,军训是大家第一次很靠近这样的生活,体验会有收获,也会让人进步,这是国防教育其中的一个环节。
军训成果实践成果怎么填?
军训成果实践成果应该这样填
第一,锻炼一个人的吃苦能力,军训的时间几乎都在是9月开学,天气环境还是很恶劣,经常都是烈日暴晒。经历军训的时间虽短,但是却是一种很好的体验。
第二,增强团结、协作的能力。军训过程中,大家要一起走正步、起步、跑步等,都极高的要求了大家的一致性和协作能力,只有大家全体团结一心,才可以让整个方阵的军姿、训练成果更好,这是集体荣誉感。
第三,体验军人的日常。对于学生来说,对军营、军人的生活其实都是不了解的。虽然军训和军人的日常差距非常大,但是,军训是大家第一次很靠近这样的生活,体验会有收获,也会让人进步,这是国防教育其中的一个环节。
1964年提出什么建设问题?
1964年夏,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
三线建设是以备战为核心、以国防经济建设为中心,以调整东西部工业布局为重点的,在国民经济还相当困难的前提下,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开展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交通等基本的建设。
20世纪60年代中期,国际局势日趋紧张。1964年五六月间,毛泽东提出三线建设问题,随后三线建设开始启动。
三线建设出现两次建设高潮。1965年和1966年间,国家集中了大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西南为重点,以铁路、冶金和国防工业为骨干,形成三线建设的第一次高潮。1969年至1972年,是第二个高潮。根据党中央的指示,三线集中了全国一半以上的投资。各地区建设全面铺开,各行各业齐头并进,在不长时间里,初步建成了以重工业为主体、门类比较齐全的战略后方基地。1973年,国际局势缓和,中国经济发展由备战型经济逐步转向正常的经济建设轨道,大规模的三线建设基本结束。
三线建设
1964年五六月间,毛泽东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战略布局考虑,提出“三线建设”问题,随后建设开始启动。
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发生背景是中苏交恶以及美国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攻势。
三线建设的实施,为增强我国国防实力,改善生产力布局以及中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做出了极大贡献。但是也由于三线地区社会经济落后,导致建设起来的企业单位在之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经营发展都出现困难。
1964年提出三线建设问题。
1964年五六月间,毛泽东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战略布局考虑,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提出三线建设问题。所谓三线,是按地区划分的。一线是东北及沿海各省市,三线是指云、贵、川、陕、甘、宁、青、豫、鄂、湘等11省区,其中西南的云、贵、川和西北的陕、甘、宁、青俗称大三线。二线是指一、三线之间的中间地区;一、二线地区各自的腹地又俗称小三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国防教育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国防教育云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