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幼儿教育心理学文章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幼儿教育心理学文章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父母总是贬低孩子,是一种什么心理?怎样才能改变?
面对孩子的教育,永远要记住,孩子是独立的个体。
我们大多数家长总是把孩子当做自己的延伸,把自己未完成的理想,自己没去过的地方“传承”给孩子,希望孩子去完成自己未竞的事业。
带有这种心理,我们就会苛责孩子,总是认为他这里没做到,那里没做好,实际上我们的要求是以自己成年人的要求在判断孩子,而实际上孩子所做的只不过是他那个年龄段应该做的而已。
同时,我们现在特别推崇“正面管教”,这就说明,过去,我们太不喜欢把夸奖与赞扬挂在嘴边了,总认为不能多夸奖孩子,夸多了孩子就骄傲了,飘飘然了,尾巴翘到天上了,总是认为要经常打击,把挫折教育贯穿日常才能对孩子以后的成长有利。
贬低、讽刺、刺激——这种非“正面管教”的方法,实际上是在孩子的幼小心灵中埋下了自我否定的种子!当你把那些 你认为的 孩子的优秀同龄者当做榜样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自己的孩子不能成为榜样?问题究竟出在谁的身上?你用对方法了吗?
想要培养一个“榜样型孩子”,就要让孩子在日常中树立信心。
第一,要换一种沟通方式。请那些把贬低,讽刺的话删除掉,用一种理性的方式,具体指出孩子的不足之处,这样孩子才能够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欣然接受意见而不是与你抗衡。
第二,接受你的孩子。不要期待孩子会变成完美的天使,如果你自己都不能做到的事,又怎么能奢求小小的孩子去做到呢?
1很多父母之所以喜欢贬低自己的孩子,是因为父母大多希望孩子各方面都特别的优秀,所以很多父母希望通过贬低自己的孩子,刺激自己的孩子更加上进。 2因为很多家长都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足,所以希望孩子不会存在这样的能力不足,这种情况下,家长就会对孩子有很多的要求,结果通过各种各样的要求孩子还是有很多的毛病,这个时候家长就会忍不住的贬低孩子。 3但无论出于怎样的心理,父母贬低孩子其实是对孩子真诚的爱,因为爱,所以希望你能更优秀。我从小就没听过父母几句夸奖呢。我们做孩子也应该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父母贬低孩子,其实是父母不能接受自己的一些不完美,他们无法承受自己做得不好以后导致的屈辱感,所以把自己不能接受的坏的部分,投射给孩子,事实上这样非常有可能会使孩子变得越来越不好。
还有一种可能,父母只是把自己的父母与自己沟通的方式传承了过来,他们没有学会直接的给予支持和鼓励,而是用贬低的方式,希望能激起孩子的斗志,虽然我觉得这样有点难。
如何改变,我不知道您说的是父母的角度还是孩子的角度。
如果是孩子,了解了父母为什么要贬低自己,就有可能给自己解绑,被贬低并非是自己不好,并非是自己不值得爱。
如果是父母,可能就要探索更深层的原因。
父母也好,孩子也罢!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各自的脾气和情绪,人之间的接触久了,肯定也有摩擦,家长和孩子也是不例外的!
中国的父母为什么喜欢打击自己的孩子呢?中国的的育儿领域强调的是孩子的顺从性,例如:听话的孩子就是个好孩子(不管孩子心理愿不愿意)不听话就得挨批挨揍(不管孩子有没有理)!
中国家长的心理定位:我是你爹,什么事都得听我的!不顾孩子的一切分歧和矛盾,反正我就是你爹,你就得听我的!
美国式教育也称:鼓励式教育,强调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长大以后他就会离开!
很多人都有这个疑问。家长难道不爱自己的孩子吗?答案是非常爱,甚至可以说是全世界最爱孩子的家长,恨不得把自己的心都掏出来爱孩子!
但就是因为太爱孩子了,怕孩子长大之后受委屈,怕孩子出现什么意外,怕孩子学习不好,他们采取的最有效的手段:控制!
只要孩子听话,家长就不会每天担心受怕,但是只要孩子做出的行为超出家长的控制范围,超出家长的理解范围!那么又会采取另外的手段:打压!然后让你又回到了控制范围之内,
家长总是怕自己的孩子没有出息,所以总是打击你,总是恶言恶语的揭你的短,好让孩子觉醒!
我们无法改变父母,也没有权利改变他们,他们同时也是这种教育模式的受害者!这种家庭教育只能靠我们自己觉醒之后,才能够阻断!不再认同父母的教育,其实也是一种良好的开端,同时也是觉醒的开始,我们应当时刻反思,这种教育模式的利端和弊端,总结出更加完美的教育方式,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这件事情,在我家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我做得多好,从来都没有得到过表扬,还惹来很多批评。我还没上学的时候,父母老是跟我说表哥成绩有多好,考了99分啥的。等我一上一年级,我连续5次考了100分,父母不曾夸我一句。倒是第六次考了99分,一直数落我。
在家里,我是家务活做得最多的,父母没有夸我,反而偶尔有一次偷懒,就要被说。
每次人家来我家里,看到满墙的奖状,夸我的时候,父母总是转移话题,说人家的女儿多好看,我家的女儿很黑。人家的女儿已经在上班挣钱了,我家的还在读书花钱。然后,从小被说黑这点给我造成了很大的阴影。搞得我一直以为自己很难看,也不怎么照镜子,不怎么爱与人对视。好在很多人对我还不错,让我不至于自闭。
不过,父母这种不断贬低自己孩子的行为,是真的会让孩子自卑。当我上大学以后,会发现很多时候,我不敢去竞争,因为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但是结束了才知道,原来我的实力是比别人强的。
我不知道有多少中国孩子因为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而产生很多心理阴影阻碍了更好的发展,但我想,肯定不在少数。这也许是中西方文化差异决定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内敛而含蓄的,听到别人夸自己会不好意思,而西方人会直接说谢谢,兴然接受。
当我看到中国老师来了的纪录片是,很心痛。美国孩子的59分可以得到夸奖,中国孩子的99分却得到批评。而当今时代,我看到很多年轻的父母已经改变了思维,开始夸奖孩子。所以,也许你的父母也需要多去开开眼界,才能有所改变吧。建议把这部纪录片拿给你的父母看,让他们能够有所改变。
父母应该如何积极的疏导孩子的心理压力?
要分不同年龄阶段去看的。
孩子要是在小学阶段时,只要有比较正确的教育观,孩子都不会有太大的压力,尤其是低年级,这个阶段需要父母重点培养孩子的兴趣和习惯,还有多鼓励,多肯定,让孩子养成乐观积极的性格和心态。在整个小学,压力最大的可能要从五六年级开始,因为这个阶段面临升学,学习任务慢慢开始加重。这个时候最好的疏导压力的方法,就是找到学习问题所在,给予他最积极有效的帮助,如找一个好的辅导班。同时正向肯定孩子,让孩子对自己有信心。之前常用的方式是冒充老师夸孩子,孩子很看重老师的评语呢。
孩子到了初中,是会比较容易有压力的,这个时候压力主要源自于学习,也有可能是人际关系,家长要和孩子多沟通,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大部分家庭有妈妈照顾孩子,而妈妈是很容易爱子心切的,希望孩子样样好,所以看到孩子不好的地方,喜欢唠叨,妈妈的唠叨也容易加重孩子的负担和叛逆,所以这个时候,爸爸的介入很重要,所以初中阶段,建议爸爸多和孩子相处,沟通,负责学习,正向沟通,妈妈主要做好配合的角色即可,有些孩子的压力可能源自于和同学处理不好关系啊,早恋啊,那家长可以和家长心平气和讲道理,站在更高的角度分析利弊和正确的处理方式,从而引导孩子。
若是孩子处于高中,压力很直接,考大学,担心考不上,父母在这块其实是给不了太多帮助的,最好的方式,建议在学习上,给到行之有效的帮助,直接减轻孩子的顾虑。
孩子如果成年了,那大家都懂得,最大的压力来源于生活,家庭条件好的,可以在经济上给孩子创业的支持,职业发展的帮助,家庭条件一般都,父母省体健康,开心快乐,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了。
希望有帮助~
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希望对你有帮助:
1、倾听孩子的心声
2、帮助孩子学会面对压力
3、让孩子学会面对恐惧
4、给孩子制定合理的目标
5、跟孩子分享自己缓解压力的方法
6、关心孩子的成长
现在很多人都觉得,孩子没有负担,不愁吃穿,有父母的关爱,他们怎么会有压力呢?可是他们在得到关爱的同时,也失去了随心所欲玩的自由;在学校,和老师之间也有一些问题,比如受到批评,和其他小伙伴之间也存在相处的问题,这都是孩子产生压力的原因。那么作为父母,如何缓解孩子心理压力?
帮助孩子克服压力,要先了解孩子有什么压力,压力是来自什么方面,父母跟孩子好好沟通,认真倾听孩子的话。这样你才能知道孩子的压力是什么。
孩子受到挫折,会感到压抑,恐惧,无助。比如考试不理想,被老师批评等。家长们应该开导孩子,让孩子明白求学路上必然要经历这些,让孩子学会坦然面度。当孩子心情压抑时候,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公园,散步等缓解郁闷的心情。
有的孩子会因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就会受到嘲笑,甚至会感到孤立,不知所措,比如不跟别人逃学,抄作业等。对于这种情况,父母教育孩子,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对的事情一定不能做,让孩子知道,这才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也是有主见,有思想的表现。
要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定个孩子能做到的目标,父母的心态平和是孩子心情放松的关键,同时,家长要指导孩子在学习时候注意劳逸结合。
父母小时候也会遇到跟孩子一样的压力,可以告诉孩子,当时家长是怎么对待的,当孩子知道父母原来也有面对压力和烦恼的时候,他们对父母说的话就容易听进去了。这样是为了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增强了孩子克服压力的信心和决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幼儿教育心理学文章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幼儿教育心理学文章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