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的两个教育思想,当代中国的两个教育思想是什么

nihdff 2024-07-04 218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当代中国的两个教育思想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当代中国的两个教育思想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试析蔡元培"五育并举"思想?
  2. 教育的历史发展分为那几个时期?各个时期的教育有什么特点?
  3. 儒家的教育观点有哪些?

试析蔡元培"五育并举"思想?

蔡元培非常重视健全人格教育,提出“五育”并举主张。一九一二年初在出任教育总长时提出,教育方针为“在普通教育,务顺应时势,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同年二月,他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中,提出军国民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及美感教育五项主张。

他把教育分为“隶属于政治”与“超轶乎政治”两类。隶属于政治的有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和道德教育三者;超轶乎政治的则是世界观教育和美育。他认为,两类五种教育均不可偏废。为了强兵富国,需要军国民教育和实利主义教育,但“必以道德为根本”。公民道德即“自由、平等、亲爱”,亦即儒家的“义、恕、仁”。他把欧洲资产阶级道德观念同中国儒家的传统道德观念揉合在一起,主张培养现实社会的完全的人格。

当代中国的两个教育思想,当代中国的两个教育思想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但教育的终极目的还在于追求超现实的实体世界,使人达到最高精神境界,因此还必须有世界观教育,即引导受教育者超脱现世,领悟最高精神境界的教育。他认为,这种世界观教育是知、情、意、德、智、体诸者的统一体。从现象世界进入实体世界,不能依靠经验或理论,只能依靠浑然直觉的美感,美感是两个世界的桥梁。他主张“以美育代宗教”,各级学校、各种社会活动都要进行美育。蔡元培提出的教育思想体系,是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急务,以道德教育为中心,以世界观教育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桥梁。

教育的历史发展分为那几个时期?各个时期的教育有什么特点?

历史发展

古代教育、近代教育、现代教育。

当代中国的两个教育思想,当代中国的两个教育思想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特点:

1.古代教育的特点:

不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教育,教育内容脱离实际生产的需要;教育有阶级性质,针对贵族和上流社会;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当代中国的两个教育思想,当代中国的两个教育思想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近代教育的特点:

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为背景,科学技术教育已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重视普及义务教育;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生和传播。

3.现代教育的特点: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适用于社会的所有成员;科学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水平正在提高。

儒家的教育观点有哪些?

儒家教育思想都以自己的哲学思想为基础,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内涵。

儒家的教育观主要围绕着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核心,论述如何加强统治阶级思想道德教育及人生价值观教育问题。

孔子的教育观 ,思想的核心是仁。所谓仁,就是仁者爱人,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儒家的教育观是一个理论和实践不断结合和深化的过程。对世人的价值观影响深远。

孔子学院影响全球,有利于弘场中国传统文化 ;有利于中国国际影响的进一步提高;有利于世界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

首先,毫无争议的是,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所以才被称为万世师表。他在教育上的观点,直到今天仍有宝贵的价值,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应当首先看看孔子对于个体先天天赋和后天差异的看法。

《论语.阳货》有云: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这也就是说,个体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是因为其所处的环境、行为习惯所造成的。

那么既然有了这个结论,我们又看到,《论语.卫灵公》有云:有教无类。

也就是说,孔子认为,不论任何阶级、任何出身的人,都可以通过教育来完善自身。孔子的学生来自于社会的各个阶层,其中不乏像颜回、子路、公冶长等平民阶层的学生,这是一个伟大的进步,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主张平民教育、有教无类的圣贤。

那么孔子老人家的教育方法呢?四个字:因材施教!

在《论语.先进》中有这样一个典故,子路和冉有问了老师同一个问题:学到一个东西是否要立即去实行?而孔子给子路的答案是否定的,给冉有的答案却是肯定的。这让公西华十分不解,就问老师:您面对相同的问题,为什么却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呢?孔子回答道:“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也就是说两个学生性格不一样,子路好勇果然,性格莽撞,所以我要敲打敲打他;而冉有做事缩手缩脚,所以我要鼓励鼓励他。

这就是孔子的因材施教,每个学生性格不一样、基础不一样、成长环境也不一样,那么教育他们的方法也不一样。而对于我们目前“批量生产”式的教育方法,孔子的思想无疑是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

还有什么呢?孔子最早提出并倡导启发式教育,他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这就是说,教学要掌握时机,要掌握火候,启发和引导,应该在学生思考过后,而不是直接把答案摆在面前让学生死记硬背。在今天,仍然可作为我们教育方面的指导思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当代中国的两个教育思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当代中国的两个教育思想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udeedu.com/post/61530.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