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幼儿教育理论陈鹤琴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幼儿教育理论陈鹤琴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简述陈鹤琴学前教育课程的理念?
陈鹤琴的学前教育课程理念主要是“活教育”理论。
(1)“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
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陈鹤琴认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如何“做人”。他强调了从小塑造儿童良好的品德、健全的人格的重要性。
(2)“活教育”的课程设置
陈鹤琴反对传统教育中的“书本中心”的思想,倡导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课程论。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是要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促进幼儿生动、活泼的发展。“活教育”的课程打破以学科组织内容的传统模式,而改成活动中心和活动单元的形式,具体包括五方面的活动,即健康活动、社会活动、艺术活动、科学活动和语文活动,也称为“五指活动课程”。
(3)“活教育”的方法论
“活教育”的方法就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他看来,“做”是幼儿学习的基础。
1.提出了“活教育”理论
活教育的教育观:“以自动代替被动”,必须是幼儿“自动的学习、自发的学习”。
活教育的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活教育的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采取活动中心和活动单元的形式;五指活动如五根手指,是一个整体。(健康、社会、科学、艺术、文学)
活教育的教学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活教学的四个步骤:实验观察、阅读思考、创作发表、批评研讨。
2.强调学前教育要考虑儿童的特点
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1、反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幼儿教育,提倡适合国情的中国化幼儿教育。
2、反对死教育,提倡活教育。
(1)教育目标: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2)教育方法、教育原则: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陈鹤琴 主张幼儿教育的三大目标?
1、反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幼儿教育,提倡适合国情的中国化幼儿教育。
2、反对死教育,提倡活教育。
(1)教育目标: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2)教育方法、教育原则: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3)幼儿园课程理论:课程的中心——环境,课程的结构——五指活动,课程的实施——单元教学、整个教学法、游戏式的教学。
3、重视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
扩展资料
1923年秋,陈鹤琴在自家寓所里创办了中国首个幼教试验基地——南京鼓楼幼稚园。自此,他家的客厅成了12个流浪儿的课堂。
他架起小黑板,摆上小板凳,让女儿当小先生,教流浪儿识字、唱歌;他和孩子们一起做识字游戏;他在音乐声中拿起“新年老人”的拐杖,走到台前,表演自己最拿手的“小兵丁”,一边唱着,一边以手杖作枪,举枪、瞄准、射击……
当时,儿童教育在中国还是一片荒漠,在学制上尚无地位,少数几个幼教机构,都由教会主办。于是,这位师从杜威的教育学硕士归国后,在南京创办了5个实验学校和幼稚园,又最先在高校开设儿童心理学。
陈鹤琴幼儿教育理念?
(一)目的论
陈鹤琴认为“活教育”体系的目的是递进的。他认为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育人,培养国家、民族需要的新一代人,即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其中“做人”是“活教育”最为一般意义的目的。做现代中国人的要求是:要有健全的身体,要有建设的能力,要有创造的能力,要能够合作,要服务。(背诵方式为:体建创作务)
(二)课程论
他认为课程应该将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陈鹤琴主张打破学科教学传统,依据儿童与环境的实际需要,采用大单元及活动中心为编制原则,应该包括自然、社会、儿童生活和学校教育内容。针对以上内容,具体开设“五指活动”,即儿童健康活动、儿童社会活动、儿童科学活动、儿童艺术活动和儿童文学活动。“五指”是一种形象的比喻,五根手指寓意五类课程是相互联系的整体,所以可以体现教育的整体性以及连贯性。
(三)教学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幼儿教育理论陈鹤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幼儿教育理论陈鹤琴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