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孔子的自我教育思想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孔子的自我教育思想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张都有哪些?
1、有教无类:孔子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度,不同的阶层。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即公平,不管贫富贵贱,不分国界,都公平的接受教育。
2、因材施教:孔子主张不同的人要给予不同的教育。
3、学思结合:孔子主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像在沙上建塔,终无所得。思考与学习相结合,才能学到真知。
4、政治思想:“仁”和“礼”。①“仁”即“仁者爱人”,“礼”就是要“克己复礼”。② “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
5、自省自觉:孔子主张三省吾身,温故而知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求诸他人之时先求诸自身,自己是否做到了,提升自我修养。
答: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教育思想有
1,有教无类,指教育不分高低贵贱。
2,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3,学思结合,在学习过程中,将所学知识与自己的思想相结合,形成自己的见解。
孔子的政治主张是“仁”和“礼”。
仁政思想是儒家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认为统治者应该宽厚待民,施人恩惠,有利争取民心。
克己复礼,时时刻刻自我反省自我觉悟,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
内省慎独是谁的教育思想?
孔子。“内省”的方式首见于孔子。孔子认为不论道德认识或是道德实践,都需要有主观积极的思想活动,称之为内省。他自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内省并不是闭门思过,而是就日常所做的事,进行自我思想检查,看其是否合乎道德规范。
内省依靠的是自觉,不自觉也就难于真正进行内在的自我反省。
孔子为什么强调全人教育?
孔子教育培养学生的方式,最讲究师生相互间知识的探讨切磋,情意互动,平等和谐,这是一种全人教育。孔子对学生的德、才、智、艺各方面的发展,都能践行兼顾。孔子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身传言教,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得以发展成材。
提到《论语》,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而我们今天就聊一聊论语中的文化。孔子说:青少年在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重兄长,行为谨慎而说话信实,普遍关怀众人,并且要亲近有善行的人。认真做好这些事,再去努力学习书本上的知识。
我想很多人读到这段话都会说,认真做好这些事,再去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为什么把念书放在后面呢?前面讲的都是做人处事、德行方面的表现,比如说在家孝顺父母,出门敬重兄长,我们不要想到这只是对青少年的一种要求,事实上人类社会是持续发展的,今天的青少年将来也会为人父母,将来也会成为长辈,受到晚辈的敬重。
“谨而信”是说话能够信实,行为谨慎。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会发现,孔子很强调言跟行。说话一定要守信,做事要谨慎因为你如果不谨慎的话,很可能事后再补救就来不及了。所以在言跟行两方面能够自我要求,他的德行自然就慢慢地成长。接着呢,要普遍关怀每一个人,这是很高的理想,因为人的本能是替自己考虑多一些,你要关心别人,必须自己先稳定了,才能关心。
但是你真的稳定的时候,说不定别人就因为你只顾自己而受到某些损失。所以儒家的思想很强调,你修德行善会有内在的快乐。这其实是一种选择的问题,是长期的考虑,你是要短暂的利益,而丧失内心的一种真诚的快乐,还是要坚持内心真诚,照着原则去做?也许短期间有些损失,比较辛苦,但是长期看来,内心的快乐是不能替代的。“泛爱众而亲仁”,说到“仁”,在《论语》里面有两种用法:一种是指涉善行方面。任何一个社会,都有一些好人好事,但是,你做好人做好事,不见得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而孔子所教的“仁”是要你知道为什么这么做,因为你是人,人性向善,你由内而发要这么做。儒家重视教育,有一套理论,这个理论很重要,让你有由内而发的力量,主动地行善,而不再是被动的要求。最后他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很多人就质疑了,为什么念书放在最后?我们都知道,这些事是跟别人相处的时候要做到的,但是你还是有很多时间是独处的,这个时候你做什么事呢?就可以学文了。另外一种用法是孔子特别用来作为术语的,那就比较复杂了。“泛爱众而亲仁”,要接近有仁德的人。
但是我们也知道,孔子很强调,在社会上仁者很难看到,他自己都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他讲年轻人要亲近仁,这个仁是指有善行的人。古代是农业社会,安土重迁,所以一个人住在一个乡里,大家相互熟悉,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谁做好事谁做坏事,大家都心里有数。所以说年轻人要亲近做好人做好事的人,因为你可以不断地学习。什么叫行有余力?比如说你现在碰到一个选择,父母亲要你做一件事,要你帮助,你说不行,我要念书。这个时候孔子就会认为,你要按照父母的吩咐,先把他们的要求做到。如果父母平常没事,他不会老叫你跑来跑去,他也知道你需要念书啊。
所以行有余力是说当你孝顺父母跟你温习功课有一点冲突的时候,你要孝顺父母为先。为什么?因为如果你不管父母的要求,只知道拼命念书,将来就算念到很好的学校,毕业了,进入社会之后你还是只顾自己,变得自私自利,也许你是个人才,但是人格方面有瑕疵,这是孔子对于教育的看法
简单说来,孔子认为教育应该是全人教育,就是完整的人的教育。分三种:第一种是人格教育;第二种是人才教育;第三种是人文教育。我把人格排第一,是因为孔子的要求,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你前面所行的都是人格方面的要求,
“人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都是一种与人相处时的自我要求,能替别人设想,帮别人忙,这是一种人格教育,因为人格教育必须自我要求,由内而发,绝不能只是被动去做,所以讲道德的问题,关系就非常明确了,你是被动做好事,还是主动做好事,完全不同。儒家所要求的当然是你自己主动了,这叫做人格教育
至于人才教育,是用之于外。你在社会上是个人才,你可以服务社会,有所贡献。但是人才在具有某种专长之后,还应有人文教育,如何调节自己的生活,如何让生命井然有序,充满活力,能够和谐持续地成长发展。这一段特别强调的是,人格教育跟人才教育两者要一起考虑,并且要以人格为先,因为人格是一辈子的事情。而对于这个话题,你又有着怎样的看法呢?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
孔子表示我不是,不知道,不是我。
全人教育是整合了“以社会为本”和“以人为本”两种不同教育价值观的教育理论,脱胎自“人本主义学习观”,是上个世纪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来的。
不要啥都往孔子那套,完全不是一个东西。
孔子的主要思想有哪些,为什么说他是一个大教育家?
孔子最伟大的思想有四个:他的仁义,指"学道、传道授业、解惑”;他的“伦理道德”思想;他世界大同的理想,和而不同的主张;他的中庸之道,讲的就是《矛盾论》。
孔子思想有一定的先进性,却不完整,准确的说应该是“儒墨道法佛”是一个先进文化的整体,将来依然有先进性,世界必然大同,逐步走向地球村,必须是“和而不同”。孔子无疑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具有几千年穿透力的伟大思想家之一。如果我们学生没有真正地学好做对,绝不能只怪老师。自省自学自觉自悟才是长期稳定发展之出路。
孔子的主要思想核心是:仁和礼。具体的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政治思想上,为政以德,即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打破了当时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也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潜在界限。使平民也能懂礼仪,学礼仪。
在经济思想方面,提出“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义”是指社会道德,利即是追求的物质,孔子认为要先把义放在利的前面。满足了义才能再去谋利,若是违背道德而去追求利益则是可耻的。
在美学思想上,核心是“美”和“善”的统一,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他把文学艺术与德政相结合,通过对礼、乐、诗的修行来陶冶情操、提升道德修养。这也是和孔子对周礼的崇拜分不开的,他想恢复西周社会的安乐繁荣。
在教育思想上,最核心的应该是,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此外还有“诲人不倦”,“循循善诱”等思想。
现在我来说说,他为什么是公认的伟大的教育家?
首先,他首次提出并且“有教无类”的思想,并且大力提倡施行,他认为世界上一切人都享有受教育的的权利。其实,光凭这一点,他就是当之无愧的教育家,因为在当时的社会,知识都是在贵族和国家那里,即官学,普通人除了祖传的手艺啥都学不了,而孔子的出现,打破了上层的知识垄断,即私学的流行,也就私塾。
他还提出了,非常有名的因材施教的思想,他认为每个人就像不同材质的木头一般,有的人适合做房梁,有的人适合架桥,而有的则只能当柴烧。这一点被后世历代教育者所推崇和运用。
在道德方面孔子主张仁说和礼说,主张个人层面上“仁”和“礼”的道德修养和品行。
在政治上主张以德、礼治国。他强调人道主义,同时也强调建立一定的秩序和制度。而孔子的这些思想适用于任何时代,从中可见孔子在思想方面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在经济方面,孔子崇尚重义轻利的义利观,主张在利和义两者中应该更为重视义,在获取利益前要考虑所做的行为是否符合道义。
在教育思想方面,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每个人都能接受教育,并创办私学,大量招收学生,打破了当时教育方面的垄断。他还提倡因材施教,主张根据每个人的天赋、兴趣进行不同的教育,强调学生自我思考,教师只需对学生施以引导。
在美学方面孔子主张“美”和“善”的统一。他提倡将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两者结合,将文学艺术作为促进社会和政治发展的重要手段。
而在史学方面,孔子主张实事求是地进行历史研究,强调研究历史时要重视事实依据,同时极为反对表里不一、名不副实的做法。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生活在春秋晩期。在思想教育和文化方面的重要贡献。
(一)在思想方面:
孔子关心人民的疾苦他提出“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体恤民情,爱惜民力,反对统治者不要过剥削压迫人民,以德施政,主张“爱人”。思想认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重要社会哲学问题,从人本,民本这个核心价值观。孔子仁道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精华。体现为“忠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德治礼治思想。
(二)在教育方面:
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不分贵贱。开启了平民教育,打破了“学在官府”的贵族教育。他提出一系列宝贵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温故知新”提倡启发式教学等等
(3)整理古代文化典籍:
编成《春秋》书,修订《诗》、《书》,《礼》、《易等经典文献。他的言论被收录在《论语》里
孔子在教育方面:兴办私学,广收门徒,突破官府的垄断,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据说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他教育学生:学习知识要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学习态度要老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
孔子的教育活动不但培养了众多学生,而且他在实践基础上提出的教育学说,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现代教育更应该遵循孔子教育学说模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孔子的自我教育思想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孔子的自我教育思想是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