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国防教育手抄报内容要求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国防教育手抄报内容要求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走进国防英雄手抄报内容怎么写啊?急急急急!跪求?
伤残英雄的国防情结
今年50岁的刘发奎,1976年入伍,参加了南疆作战,1980年作为战斗英雄、伤残军人回到深爱的家乡。“咱身残了,可志不能残!”抚摸着两枚军功章,刘发奎决心要当一个业余国防“宣传员”。
20多年来,他利用“八一”、清明等节日,先后跑遍了全镇26所中小学和附近乡镇的30多所学校,为学校师生做国防教育报告120多场。看他风尘仆仆,不辞辛苦,有的人对他说:“你身体不好,又不拿学校一分钱,何必这样苦了自己?”他说:“我的战友牺牲在战场上,他们把生命都献给了国防,与他们相比,我这点苦又算得了什么!”
每次到学校做国防教育报告后,刘发奎就把报告制作成录音带,通过镇广播站有线广播向群众反复宣传,为搞好群众性国防教育增添了一个新的渠道。为配合征兵宣传,每年镇武装部开展征兵工作时,他都要给适龄青年作报告,鼓励他们参军报国。
刘发奎身在农村,一家人主要靠种植5亩农田维持生计。多年来,每当他外出宣讲国防时,妻子林付香便独自一人默默承担起全部农活。望着又黑又瘦的妻子和地里的农活,刘发奎深感过意不去。妻子却总是善解人意地一笑说:“当初嫁给你时看中的就是你的军功章,你虽不穿军装了,但你仍为国防做事,我怎么能不支持你呢!”钱永广、曹基摄影报道
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故事有哪些?
1、钱学森,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当时任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钱学森深为祖国的新生而高兴。他打算回国,用自己的专长为新中国服务。但那时候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归国不易,而钱学森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美国千方百计要将他留下不让他回国,他历尽艰辛才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2、吉鸿昌,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却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
3、华罗庚,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4、茅以升,在我国老一辈科学家中,有许多人都是留学国外又回国服务的。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1916年20岁时,到美国留学,成为康奈尔大学桥梁专业的研究生,很快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为了获得实践的机会,他晚上上课,攻读博士学位,白天到一家桥梁公司实习,亲手绘图、切削钢件、打铆钉、油漆,终于成了一个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人才。美国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书从各地寄来,请他担任工程师。
钟南山,守护人民健康,虽然他年事已高,却始终奋斗在抗疫情的第一线。为人类抗去疫情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与人民的健康唯使命,兢兢业业为人民服务,是值得我们尊敬、爱戴的人民公朴,是中华民族的好儿子。向始终站在抗疫情第一线的钟老致敬!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国防教育手抄报内容要求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国防教育手抄报内容要求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