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从艺术教育的角度看美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从艺术教育的角度看美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美术和艺术有什么根本区别?
以前我回答过一个类似的问题,书法和艺术的关系,这次题主问的是美术和艺术的区别,我觉得问题原理差不多。
还是再说一下艺术的定义吧:
艺术可以是宏观概念也可以是个体现象。
一、艺术是通过发现、感受、分析、汇总各种现象,然后进行的一系列表达活动的过程;
二、通过感受(看、听、嗅、触碰)的形式,所展现的阶段性结果。
艺术表达形式:语言、声音、文字、绘画、眼神、呼吸、肢体等。
接下来分析美术:
美术也叫也叫造型艺术、视觉艺术。
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颜料、纸张、画布、泥土、石头、木料、金属、木头)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或者表达创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活动。
绘画+雕塑+创意设计+建筑造型≈美术∈艺术。
艺术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大范畴,包括了物质和精神的一切美,美术只是这个范畴内的一朵美丽的花,就象美丽浩瀚的大海中一朵美丽的波浪。
艺术发展是无止境的,美术也会发展得越来越美。因为世界在进步,人类认识世界也将随之而进步。
从美学的角度,艺术就是美。
当然,美学之美,不是我们日常生活所理解的“美丽”“美好”或者“漂亮”“好看”。
美学的概念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在1750年首次提出来的,他认为需要在哲学体系中给艺术一个恰当的位置,于是他建立了一门学科研究感性的认识,并称其为“Aesthetic”(感性学)。
美学是研究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即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人生体验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按照克罗齐的说法,美学是人类四大基础学科之一。美学涵盖所有的艺术,但不止于艺术美,还包括自然美(黑格尔的观点)。
那么从美学的角度,什么是“美”呢?这个问题太难了,古今中外无数大师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各有各的道理,但也说服不了所有人。至今为止,什么是“美”。没有标准答案。
柏拉图说:美是理念;圣奥古斯丁说:美是上帝无尚的荣耀与光辉;黑格尔说:美是绝对理念的感性显现;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而老子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叔本华认为:美是意志的客体化;弗洛伊德认为:美是力必多的升华
………………
个人比较倾向康德的美学观念。康德在《论优美感与崇高感》一书中,分析了优美和崇高的不同特点:优美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美,小巧,和谐,让人心生爱怜;崇高则是巨大以至于无形的“壮美”,让人心生畏惧,甚至是恐怖,所以康德成其为“可怖的崇高”,它往往与道德联系在一起。
优美与崇高是康德美学思想的两个基本范畴,在他后来集大成的美学巨著《判断力批判》中,对审美判断力的分析仍然是按照这个一分为二的模式来处理的。他提出了鉴赏判断(即审美)的四个特征:(1)它是愉悦的,但是不带任何利害关系;(2)它是普遍的但不是概念;(3)它具有合目的性,但无目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4)它是主观的,却带有必然性(康德在这里提出了“共同感的重要概念”)。
不过说实在,康德的书很难懂,读康德简直就是逻辑思维的酷刑。相比起来,被某些看不懂古汉语的网民捧上天的“易经”,简直称得上通俗易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从艺术教育的角度看美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从艺术教育的角度看美术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