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特殊教育孩子培养案例分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特殊教育孩子培养案例分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我儿子读二年级,他智力有点问题。学校现在建议娃娃去读特殊教育学校,我该怎么办?
本人曾在小学校长的岗位上干过十年。我们的收生范围内恰恰有四五名残童,其中也有两名是属智力型的,也有曾被医院称为自闭症的,我可一名也不敢收!人命关天,怎么能将残童收入普教学校?出了安全事故谁负责?开始家长对我意见很大,还找关系,软摩难泡,要进学校,我就一句话,违背国家政策,不收!你可以去残教学校!我把丑话在前面,谁也负不起安全责任!多年来,有家长对我还有意见!但后来也好了。人家的孩子即使智力有点问题,也比出安全事故好!谁收谁负责!收了残童,还让不让教书,谁去跟踪残童的安全?!如果残童有过激行为,怎么办?这不是乱搞吗?!后来,我们这里的残童都搞送教上门的形式,每周不少于一次。由残教学校适当补助一点油耗。要写教案,要有与残童同框的图片。纳入扶贫工作检查,属教育扶贫的重要抓手之一。我们是山区,离县城远,家长也不想将孩子送入县城的残教学校。帮老师想一想,怎么教学?!回答供参考。
是否决定去特殊学校就读,家长要根据孩子智力障碍的程度来决定。程度轻的可以在普通学校就读;程度重的,是可以选择去特殊学校就读。这需要家长根据医生的诊断、孩子的状况和老师的建议做出明确地判断。
目前,提倡无差别教育,是不希望孩子的特殊性使孩子受到伤害。家长选择特殊学校就读有顾虑,很多家长不愿意给孩子贴上残疾的标签,会担心对孩子不利的影响。我们当地的特殊学校刚开办时,还是遭到部分家长冷遇。智残儿童也是爸妈的宝贝,为人父母的护子之心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我建议,智力障碍程度较轻的孩子,可以在普通学校就读,但是需要老师和家长更多地付出。
家长要认识到家庭教育很重要,多给孩子复习当天的学习内容,多教给孩子一些生活常识和与人沟通的方法;家长要和老师多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同时让老师了解孩子在家的状况,使家校合作教育达到最好。
我校一年级有个孩子是轻度智力障碍,不爱说话,说话也不是很清楚,注意力很难专注。这位家长和老师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关系,回到家里带着孩子复习,孩子有一点进步,老师和家长及时夸赞,真心高兴。老师和家长还开发了孩子的特长——书法,每天妈妈和老师都会在朋友圈亮出孩子的作业和书法,确实有进步,孩子性格也活泼了很多。
如果孩子在普通学校就读,家长就要协助教师,尽量让孩子适应学校的管理。
如果孩子智力障碍情况比较严重,就不能适应普通学校的安全管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反而会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我校二年级就有个这样的孩子,上课的时候跑来跑去,下课后经常就不进教室了,吓得班主任到处找,有时在厕所里,有时在楼梯下,从来不读书、不写字。后来,家长来陪读了一个月,发现孩子的确无法适应普通学校的学习,就没有再纠结了,听从了学校的建议,送去了特殊学校就读,现在孩子状态良好。
家长要了解,特殊学校是针对孩子的特殊情况的教育,有专门的管理模式、教学资源。有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用适合孩子的方法教育。孩子在这里可以学得文化知识,智力得到开发,学得一些专长,具备初步的独自生活的能力,也可以学会与人相处,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我常看到当地的特殊学校的孩子参加全市中小学生的篮球比赛,“六.一”文艺汇演,手工作品展等等。孩子们坚强地克服着先天不足,阳光般的笑脸总是会带给我深深地感动。
所以,我觉得家长对孩子在特殊学校学习,不要太排斥,对一些特殊情况的孩子,特殊学校的教育效果是优于普通学校的。
我当班主任的时候,班里来了一个可怜的女孩,缩着脖子,耸着肩背,手紧紧地拽着父亲的衣角,怯生生的,一直在低声哭泣,我知道这个孩子一定有问题,他爸爸告诉我,孩子办了智力二级残疾证。
我问过他的父亲,他们不愿意送孩子到特殊学校去,他们希望孩子跟着正常的学生学习,可以使她的身心变得积极、健康一点。
就这样这个女孩就在我们班读书了。我们没有理由拒绝一个求知的孩子,这是她的权利,哪怕她身体残疾;我们也没有理由说服家长去特殊学校,因为他有选择的权利。
我安排了女生轮流照顾这个女孩的饮食起居,(因为我们是寄宿学校)初中的女孩子大多很懂事,班主任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同学们融洽的学习生活,使这个女孩渐渐的开朗起来,身体变好了,脸蛋变红润,她依然胆怯,她反应依然很迟钝,她学习成绩很差,她走路很慢,吃饭很慢,常常要我们帮她扣纽扣,帮她梳头、洗脸......但这些有什么关系呢?上天给她关了一道门,我们一定要让她的窗户里射进阳光,使她的心房春意盎然。
一学期过去了,这个女孩进步了很多,她虽然永远像个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但我们都很喜欢她,全班同学都乐意照顾她。她在这个集体非常的快乐。她成绩依然不好,但没关系,只要她身心越来越健康,我们的教育就是成功的。
初中三年的生活结束了,女孩也没有去特殊学校,她在正常的义务教育学校过得很快乐,她学会了分享,学会了交流,懂得了要照顾好自己,她很爱同学,很依恋我。我们从来没有把它当作一个不正常的孩子来看待,所以她自己觉得她只是成绩不好,其它都很优秀。
写在最后:其实我想说,后天的教育对于残疾的孩子作用非常大,主要是看家长给她一个怎样的心态和环境,老师、同学给他一个怎样的体验感。当她感觉存在感、安全感、满足感的时候,她其实渐渐地会感觉到自己很不错。给她一个正常的心理暗示,她就会朝着这个正确的方向努力。
最后孩子参加了中考,虽然成绩不太好,但家长、孩子、我们都很满意,她甚至比我们班一个正常的学生总分只少一分。所以相信每一个暂时有问题的孩子,家庭、学校、老师、同学.......许许多多人的共同努力,也许会成就,许许多多身残志坚的人。
我是@初见般美好让我们一起呵护每一个孩子的身心健康,谢谢你的关注
你好,我是俗人凡语说教育,曾经是一名老师。看到你的这个问题,特别愿意给你提几点建议。
作为一个母亲,你愿意让孩子接受正常的教育这种心情特别能理解;但是,孩子自身的情况到底允许不允许孩子继续在现在的学校就读,你可要好好斟酌一下。
孩子的智商到底是什么情况,作为父母肯定很清楚。但是,孩子到底要在哪类学校上学,建议家长,一定要去专业机构给孩子做专业的鉴定。如果孩子只是反映有点慢,当然可以在现在的学校上学,如果鉴定结果真的是孩子智商有缺陷,医生也建议孩子去特殊学校,那就不要勉强了。
虽然现在没有规定,智商低一点的孩子必须去特殊学校上学。但是,家长一定要本着适合孩子才是最好的这个观点去考虑孩子上学的问题,不要为了自己的面子或者别的原因拔苗助长。
如果孩子真不适合在现在的学校就读,家长还是要强硬地把孩子留在这个学校,其实,唯一吃亏的就是孩子。因为,在这所学校,孩子会和其他孩子有明显差别,比如:
(1)孩子会在行动方面比别的孩子迟缓
(2)孩子会在反应方面比别的孩子慢
(3)孩子会没有朋友,甚至还会被其他孩子嘲笑、戏弄
这些都需要家长好好考虑,孩子处于这样的环境,学习上又跟不上,也没有开心地和小朋友一起玩,孤孤单单甚至还要被嘲笑,那还有什么理由继续留在这个学校呢?
更何况学校已经向家长提出来了,说明,孩子的表现还是比较明显的,因此,建议家长给孩子办理转学,不要让孩子过得那么不快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特殊教育孩子培养案例分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特殊教育孩子培养案例分析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