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特殊教育融合班级情况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特殊教育融合班级情况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什么是融合教育?
融合计划的理念是要让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包括:肢体伤残、视觉受损、听觉受损、智力障碍、自闭症、学习困难、语言障碍、长期病患者等)跟同龄学生一起在常规学校接受教育,使他们适应主流学校的校园生活,发挥潜能,更让其身心均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此外,透过“融合”培植互相关怀的校园文化,促进家庭与学校合作,共同把常规学校发展为兼容及进取的群体,为不同能力的学生提供优质教学。
融合指的是一种让大多数残障儿童进入普通班,并增进在普通班学习的一种方式。完全融合指的是特殊儿童不分类别及轻重皆可全时融入普通班。融合希望能合并普通及特教系统,建立一统整独一的系统以管理教育资源,并希望将不同种类班级的学生融合在一起。
特殊教育方面的创新有哪些?
感谢平台的盛情邀请。
特殊教育这块,也就是对聋、哑、盲等残障孩子进行施教的吧。其他的我一点也不懂。
不过今年我一学生考上了特教专业学校。据说将来毕业后,可以直接分到城市中的专业对口学校去任教。还听说工资要比一般学校高,学校各方面条件和待遇也比一般学校要好些。大概是体现对残障孩子的关爱吧。
待那天这位学生放假归来,一定要好好向他请教一翻。
4月2日,第十个“世界自闭症日”,为提高全社会对自闭症的认知,号召关爱自闭症群体的“点亮蓝灯”活动在水立方盛大开幕。活动当天,还举办了“第二届特殊青少年发展论坛”,论坛以“融合教育、辅助就业”为主题,围绕特殊青少年教育和就业的需求,探讨不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维护特殊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力求为特殊青少年培养和发展提供平台,促进互助共融。论坛上,北京市海淀区特殊教育中心主任王红霞针对特殊教育融合发展、引领和创新进行了发言,文字实录如下:
北京市海淀区特殊教育中心主任王红霞
大家好,今天是第十个“世界自闭症日”,从这两天的朋友圈分享,可以看出大家对这个节日的关注度比往年要大了很多。
今天上午我参加了另外一个有关自闭症的活动,全国各地这一周之内,包括今天在内还有很多很多关注自闭症的活动。我今天也特别高兴,第二次来到水立方参加这个活动,尤其是参加这个特殊青少年发展论坛。我1995年从北师大毕业,我工作生涯的前15年,属于是专职的特教学校老师,最近这7年左右的时间,开始做融合教育这方面的工作。因此接触到更多机构、普通学校和特殊学校。从幼儿园阶段,小年龄一直到职高,甚至上大学阶段的自闭症孩子,是非常多的。
尤其到今天,自闭症应该说被社会各行各业的人关注着。作为特殊教育的专业人士,我们公办教育在做些什么?我们在思考什么?今天我发言的题目就是融合发展、引领和创新。
我现在的单位叫北京市海淀区特殊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这个机构实际上是去年2016年11月8号刚刚挂牌成立的,但是之前有它的发展历史,也有十多年的融合教育的经历。融合是我们最初的梦想,其实它是一种最基本的形式。但是到了今天我想每一个人包括家长、孩子,还有社会大众,我们关注的不是说能安置的问题,而是怎么样更好提升质量?因此我今天围绕融合这个主题,主要讲讲我们海淀区实践的过程和经验。
目前,我们特殊学校的残疾学生是731名,在普通学校的是722名。那么这个数字基本上跟我们国家的统计数据是接近的,就是说一半的学生在特殊学校就读,一半的学生在普通学校就读。另外我们每年有50名左右的孩子是采取送教上门方式,因此海淀区特殊孩子的安置方式应该说是最严重的孩子是送教上门。稍微重一点的是在特殊学校里,轻度和中度在普通学校,普通学校也分普通班和资源教师的安置方式。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海淀区一直以来,尤其是最近5年提出来的招生口号就是零拒绝的教育理念。
北京市教委也是从2013年以后开始提出来我们小学一年级的招生是零拒绝,意味着什么?只要家长愿意,这个学校没有任何理由拒绝招收一个特殊孩子,在这个学校里就读。
目前我们的情况是这样的,这是不完全统计,因为有很多家长可能自己孩子有这方面的身心障碍,或者有这种特殊需求,他并不希望别人知道所以我们这个统计只是说家长自愿在我们这边备案的是10多所的幼儿园,小学是77所,中学48所,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也都有,因此我们是140多所学校都在招收这种残疾或障碍,或者有身心发展特殊需要的孩子。它的比例大家能够看的出来,在全国来讲也是非常高的。
我们学校是一所地市级公办学校,有三十年的历史,从2015年起在课程设置改革方面有了创新,试行“走班制”。可谓一种改革创新吧。
“走班制”是指学科教室和教师固定,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兴趣愿望选择自身发展的层次班级上课,不同层次的班级,其教学内容和程度要求不同,作业和考试的难度也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普通中学兴起在我们特教发扬光大。
作为特殊教育的教师,对待学生不仅仅是分层教育,更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殊情况进行“因材施教”。每天上午按部就班上文化课,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下午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选择喜欢的课程,大多数是与他们未来的就业相关。
比如“烘焙课”
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可以学习制作蛋糕、桃酥、蛋挞,生日蛋糕等。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
比如美妆美甲课
听障学生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角,化妆和美甲也学的有模有样,我校舞蹈队外出演出都是学生们自己化妆呢。
汽车美容专业课。
本班有个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班主任需要怎么做?
班级中残疾儿童很少,但不是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教育条例》第二条规定:“国家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禁止任何基于残疾的教育歧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特别是小学生往往对残疾儿童都有一定的歧视、远离的表现。为了保证残疾儿童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班主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首先应经常在在班会或道德与法制课上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教育每个正常的学生都要去关心、帮助残疾学生,使他能享受接受教育的权利,并根据残疾儿童的实际情况进行帮扶。如肢体残疾的儿童,可以提醒其他学生注意避让,防止撞伤跌倒;智力残疾的,可以让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对他进行补差补缺。这样既培养了正常学生关爱他人的美好品德,也让残疾学生感受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
其次,班主任本人也要身体力行,从学习上、生活上对残疾儿童多多关爱,成为学生的表率。上行下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教师本人给学生做个好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也会自觉地效仿着去做。曾经,我班就有一个二年级的学生,但是他的智商低,学习成绩只有一年级的水平。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我就利用业余时间经常对他帮扶,逐渐提高他的学习成绩,使他也不断进步。这样做,也让其他学生更加自觉地帮助他。
再次,针对学生的实际表现经常进行评价,以利于形成乐于助人的良好班风。对那些热心帮助残疾儿童的学生予以精神的、物质的表扬,对那些有歧视倾向的学生予以适当的批评、纠正。
最后,作为班主任要经常和学生家长进行联系,对残疾儿童的家长更要经常进行联系,了解孩子的表现和困难,向他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结语:只要人从都献出一片爱,残疾儿童也会有美好的春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特殊教育融合班级情况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特殊教育融合班级情况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