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以及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艺术课程的性质有哪些
1、艺术课程包括的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艺术理论类专业有艺术史论。
2、艺术课程的性质包括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人文性 艺术课不是一种单纯教授艺术的知识和技能的技术课程,而是一种意在提高学生艺术和人文素质的人文课程。
3、艺术课程的性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主体性艺术课程的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这是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点。真实性艺术教学本身是一种独特的实践活动,真实性也是艺术课程的重要特点。
4、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等,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培养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等,具有审美性、情感性、实践性、创造性、人文性等特点。
艺术课程标准2022解读
1、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如下:新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吸收了现实生活中新颖的音乐场景,构建了丰富的教学形式,教材汇集了许多新信息、新设想。
2、艺术课程标准2022解读为:课程性质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弘扬真善美,塑造美好心灵。
3、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解读 日前,教育部正式公布了《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这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之艺术教育正式走入核心素养时代。
4、版艺术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理念具有什么维度如下:第一个维度:以学生获得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审美体验以及学习兴趣的具体表现为目标,侧重指向的是审美感知核心素养。
5、美术新课标解读如下:新美术课程以“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方面的学习活动方式来划分学习领域。
美术课程四个性质
(四)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1)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2)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3)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4)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
实际上,人文性质是美术课程的根本属性。 中学生从生理角度来说已经成人,所以人文教育更加显得重要,我们上美术课不能只是传授技能,把他们培养成一个个绘画工具,要通过美术课修正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矫正他们的生活习惯。
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具有()的性质。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其性质为凸显视觉性、具有实践性、追求人文性、强调愉悦性。
【答案】:A A[解析]原课程标准强调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答案】:B 【知识点】课程标准——课程性质。【答案】B。【解析】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具有实践性,追求人文性,强调愉悦性。
关于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和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