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布鲁姆教育思想事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布鲁姆教育思想事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诗人陶渊明是一个怎样的人?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江西九江)人,晋末至南朝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是我国著名的田园诗人,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等。“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些诗句至今仍为世人熟悉并传诵。
东晋末年,囯家动乱纷扰,年轻的陶渊明一心想施展抱负,济民报国,无奈官场黑暗腐朽,自己又耿直清廉。最后,在县令任上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辞官隐居于田园,过着平淡悠闲的耕读生活,清贫至死不仕。
《桃花源记》描写的世外桃源,社会安康,百姓丰衣足食,人与人和谐共处,这是陶渊明渴望的生活,又何尝不是那个年代正直文人及政治家的愿望?
陶渊明爱菊,菊花寄托着诗人对平淡而美好的生活的追求。诗人身在田园,仍然希望国泰民安,民众安居乐业。
也许你会认为陶渊明归隐是逃避现实,但我认为他不与腐朽官场合污,不去做祸害民众的事情,选择归田耕读,是正直文人一种高尚情操的表现,值得当今为官或为文之人学习。
(原创文字,转载注明)
2019.10.1于遇安斋
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我国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
陶渊明向往的社会是和平与安宁、自耕自食、无竞逐、无虚伪、没有相互压迫和残害的社会;追求的人生是淳朴真诚,淡泊高远,无身外之求的人生;喜爱的人生环境,也是恬静而充满自然之趣的乡村。由于这些追求,使他大多数的田园诗呈现出冲淡平和、旷洁悠远的外貌,但其背后却充满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恶与不安,对人生短促、身感无所感的焦虑。所以正如鲁迅先生所说:“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陶渊明是个外表恬淡静穆,而内心热情济世的无神论者。他少年时曾胸怀大志,接受儒家思想,希望建功立业。但在出仕了一个时期以后,现实使他感到失望,他不愿与当政的人同流合污,便选择了一条退隐归耕的道路。
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
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好友赠谥“靖
节先生”,浔阳人。东晋著名田园诗
人、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的仕宦家庭。
他的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
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封长沙郡公。他的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
曾做过太守。 陶渊明年幼时,家道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丧母,寄居在外祖父孟嘉家中。
陶渊明胸怀大志,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怀着“大济苍
生”的愿望,出任江州祭酒。由于门阀制度森严,而陶渊明出身庶族,受人轻视,于是辞官不仕。东晋安帝隆安四年(400年),陶渊明投入桓
陶渊明创造了一个中国古人最向往的地方,桃花源!可是当我在语文课本上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并没有发觉这篇文章有多迷人,对一个不用为经济发愁的学生来说,一个社会有没有赋税,有没有欺男霸女对他来讲是没有意义的。只有那些内心整日为生计忧愁,不得不遭受各种强暴的人,才会在内心深处产生对强权深深的厌恶,才向往那个没有欺压没有剥削的理想社会。当他读到《桃花源记》的时候,才会感动的热泪盈眶。而我只会用莫名其妙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希望他不要太伤心了!
我觉得通过《桃花源记》窥探陶渊明的内心是认识他最好的途径。在 中国古代有几篇最经典的文章反映了人类几种共同的心绪,《岳阳楼记》反映了忠臣被贬后初心不改的心迹,让人对作者高尚的追求产生追慕之心;《滕王阁序》写出了小青年极度渴望被人举荐的成名成材的心里,虽然是多少有点异想天开,但毕竟娃年纪还小,有情可缘;再就是《醉翁亭记》,心事憋心里不能吐说,只好顾左右而言他!还有就是《桃花源记》,道尽了内心极度的渴望,多么希望过上诗意的生活!
一个人长期处于兵慌马乱的岁月,内心会极度地渴望和平安祥的生活。可是当我们度过了太多平静的日子后,又艳羡那些能够纵横驰骋的人物,提刀跨马,冲州撞府,啊,想想那是多么地激动人心!陶渊明思索的是一个存在着极度的压迫与物质匮乏的时代人们渴望过上怎样诗意宁静的生活。而我们这个时代人们不能得到解脱的是怎样在物质充裕的情况下保持心灵的祥和,其实是怎么避免心灵的空洞。当然,人们还是要遭受疾病的折磨,还是要被衰老摧残,所以我极度地渴望人们早点进入这样的社会,自然科学极度地发达,人们可以永葆青春了,再也不用遭受身体萎缩的痛苦,人们兴趣饱满,健康饱满地投入到生活与工作当中。人世间再没有比心灵萎缩更可怕的事情了!
我不知道陶渊明有没有遗憾,反正我是有的,哎,人归根结底是一种动物,想要快乐地生活下去,这实在是一个无法解开的谜题!曾经希望找一个挚爱的人,没有遗憾地度过一生,随着时间的流逝,终于连这点愿望都没有了!
一个人能成为一个自我供给的系统,不用凭借外来的力量而使自身得到满足,我一直渴望达到这样的状态,结果很明显,我失败了!陶渊明是一个真正的隐士,他摒弃掉那些不必要的东西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只要他的生活太过清苦,所以他写下了《桃花源记》,畅想一个无比完美的世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布鲁姆教育思想事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布鲁姆教育思想事迹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