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时代价值

nihdff 2023-12-02 343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陶行知乡村教育的贡献?
  2. 陶行知什么时候提出的生活即教育?
  3. 陶行知平民教育思想形成原因?
  4.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5. 简述陶行知的普及教育思想?

陶行知乡村教育的贡献?

     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细考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创新犹如一根金钱,贯串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各个部分。创新在这里指革除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旧”,创立与社会、历史进步相符的“新”。创新还具有打破偶像,破除迷信,挣脱教条的束缚,从僵化习惯性思维中走出来的含义。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创新,也表现在培养目标上。他针对旧教育把培养“人上人”作为目标的现象,指出新教育应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人”。早在他创办南京安徽公学时就为这所学校提出三个教育目标:研究学问,要有科学的精神;改造环境,要有审美的意境;处世应变,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时代价值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陶行知有两句重要的名言,一句是:“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另一句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教育”中去,确实做了一件“大事”。而他自己,却“不带半根草去”。只留一世英名,光照中华大地。



陶行知什么时候提出的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篇名。陶行知著。载 1930 年 3 月《乡村教师》第 9 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观点。认为教育的发展历史经历三个时期:“生活是生活,教育是教育”,两者分离;“教育即生活”,“两者沟通”;“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时代价值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认为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主张虽然注意“两者的沟通”,但“以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所有的一切东西都吸收进来,所以容易弄假”,因而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陶行知平民教育思想形成原因?

1922年鲁迅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1924年梁漱溟提出“乡村自治”思想,等等,都揭示了辛亥革命没有发动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的这一失败根源。

也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作为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欲改变中国,欲救中国,就必须改变平民特别是农民,就必须救平民特别是农民,为此他提出了平民教育的口号。

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时代价值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生活教育的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主张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反对死读书,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独立工作能力。

后又把生活教育的特点归结为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几方面,是争取大众解放、民族解放的教育。

简述陶行知的普及教育思想?

1、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概括起来包括三大基本思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2、“生活即教育”的意思就是说,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和目的,教育必须与生活相联系;只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才能教人积极向上。

3、“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的必然结论。陶行知主张学校教育的范围不在书本,而应扩大至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生活中去,向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学习,使学校教育和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紧密相连,形成真正的教育。

4、陶行知反对以“教”为中心,主张“教学做合一”。

5、这就从教学方法上改变了教、学、做的分离状态,克服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脱节、理论与实际分离的弊端。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udeedu.com/post/1486.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