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教育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论,其核心在于通过识别和传授教育中的基本要素,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教育家的理论体系中都有所体现,但具体内涵和应用方式各有不同。
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要素主义教育思想作为一种与进步主义教育相对立的教育流派而兴起,它强调“种族经验”或“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认为经过历史检验的知识比个人经验更有意义,要素主义者如W.C.巴格莱等人主张,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将这些文化共同要素传授给青年一代,重视学科中心和学习的系统性,并严格按照逻辑系统编写教材,他们批评进步主义教育过于强调学生的兴趣和自由,忽视了努力、纪律和长远目标,导致教育质量下降。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提出的要素教育论则更加注重儿童天赋潜能的和谐发展,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一切天赋能力,使之成为有智慧、有德行、身体强健并能劳动的人,裴斯泰洛齐提出,教育过程必须从一些最简单的要素开始,逐渐转移到复杂的要素,以确保人的和谐发展,在体育方面,最基本的要素是关节活动;在德育方面,最基本的要素是儿童对母亲的爱;在智育方面,最基本的要素是数目、形状和语言。
要素主义教育思想在美国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在20世纪50年代,由于苏联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美国开始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要素主义教育思想因此受到重视,到了60年代末,由于片面注重书本知识和传统教学方法,加重了学生负担,脱离实际,要素主义教育逐渐失去了统治地位。
要素教育思想强调通过识别和传授教育中的基本要素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无论是美国的要素主义教育还是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论,都体现了这一核心理念,两者在具体应用上有所不同:前者更注重文化传承和学科系统性,后者则更关注儿童天赋潜能的和谐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