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特殊教育刘晓东,以及特殊教育名师工作室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学前教育专业部分推荐书目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阅读书籍时,可以选择一些有助于理解儿童发展理论、教育实践和教学方法的书籍。以下是一些推荐书目:《捕捉幼儿敏感期》:这本书由孙瑞雪所著,详细介绍了幼儿在不同年龄段的敏感期特点,以及如何抓住这些关键时期进行有效教育。
周兢、余珍有:《幼儿园语言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30.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3金浩:《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3屠美如:《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2003年版。1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江苏教育1998年版。1霍力岩:《学前教育评价》,北京师范大学2000年版。1唐淑、钟昭华:《中国学前教育史》,人民教育1993年版。1杨汉麟、周采:《外国幼儿教育史》,广西教育1998年版。
《童年的秘密 》、《有吸收力的心灵 》都是蒙台梭利的作品。蒙氏作为幼儿教育大家,她的作品当然非常值得拜读。那本《童年的秘密》由于翻译版本的问题,看起来略无趣,但是内容还是很珍贵,主要提到了儿童的精神胚胎、秩序感、运动的重要性等。《有吸收力的心灵》作为集大成之作,写的更为流畅。
学习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在阅读书籍时,应选择能提供专业知识、教学方法和儿童发展理论的书籍。以下推荐书籍类别及具体书目:儿童心理学,《儿童心理学》介绍儿童从出生到青春期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基本理论和研究;《发展心理学》深入探讨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变化和发展里程碑。
《学前教育学》,《幼儿园课程》。《学前教育学》,为905学前教育学参考书目,是由黄人颂主编,2015年08月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幼儿园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由冯晓霞主编。
请根据现阶段我国幼儿教育的现状,分析什么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1]而在幼儿期,游戏在学前儿童身上就更加地发达,可以说,游戏是存在于幼儿身上的一种根深蒂固的天性,因此,心理学家将“幼儿期”命名为“游戏期”。虞永平指出“优质的幼儿园课程把生活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课程生活化、游戏化,能够引导幼儿在行动中学习。
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因为游戏是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通过游戏,幼儿可以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和自主学习。游戏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社交能力。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模仿、表达和交流,培养语言、运动、认知和情感等多方面的发展。
幼儿教育应当遵循“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这意味着游戏应贯穿于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之中。通过游戏,儿童可以提高人际交往技能、言语能力和独立性。游戏也有助于儿童的身体发展,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然而,现实中存在一种急功近利的错误教育倾向,即“小学化”的幼儿教育。
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
就像成年人需要工作一样,幼儿也需要游戏,哪里有幼儿,哪里就有游戏。游戏在儿童世界中的存在非常普遍,对儿童的魅力更为独特。
幼儿游戏的物质条件是什么
1、幼儿游戏条件包括游戏的时间、场地、材料和玩具等。充足的游戏时间是开展游戏活动的重要保证,游戏环境的创设则包括游戏场地和游戏材料的提供,这些物质条件是幼儿游戏的物质基础。同时,幼儿自主选择的玩具和游戏材料也是游戏的重要条件之一。
2、游戏设施。提供适合幼儿游戏的设施,如游戏区域划分、玩具、游戏装备等,包括适合不同年龄和发展阶段的玩具、建构材料、艺术品、角色扮演服装等。
3、①自主是幼儿游戏的重要条件;②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得到主动发展。
4、以满足儿童的不同需求。 游戏的物质环境:物质环境是有形且相对静态的,主要包括为游戏活动设计的各类空间、场地、材料和玩具,以及游戏时间等元素。 游戏的精神环境:精神环境无形且动态,涵盖的是园内的人际关系、心理氛围等因素,如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以及游戏过程中的氛围等。
5、游戏环境的含义 广义是指游戏活动得以实施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需要明确的是游戏环境不仅指幼儿园的游戏环境,也包括家庭,社区的游戏环境。游戏环境创设的意义 有利于教师在一日生活中安排和开展游戏活动,保障幼儿游戏的权利。
关于特殊教育刘晓东和特殊教育名师工作室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