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先秦教育思想体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先秦教育思想体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先秦诸子散文之冠是什么?
庄子是战国时期的人,他是著名的思想家,本是楚庄王的后代,后来因为战争迁到了宋国居住,庄子的智慧极其丰富,善于把高深的理论运用于实际中,灵活自在,而且能把微妙的难言的哲理性的内容说得引人入胜。
他的作品文***飞扬,出神入化,内涵深邃,其作品被后世誉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现代著名作家余秋雨评价庄子是先秦诸子中的文学冠军,庄子尊奉道家,追求自由,洒脱,珍爱生命,但看透生死,对生死置之度外。庄子由于善摄生,就是开悟了,所以能体悟天机,成就了不可估量的成人生,明白了庄子的人生境界会让你看清世间真理,越生活越顺利。
如何正确看待庄子的人生哲学?
庄子的哲学主要接受并发展老子的思想,他认为道是超越时空的无限本体,它生出天地万物,而又无所不包,无所不在,表现在一切事物中.然而它又是自然天为的,在本质上是虚无的.庄子的人生哲学是安命论和逍遥游,他的方法论是齐物论和真知论.庄子的哲学融汇了很多不同的思想层面,既有至高无上的“道”,又有通于天下的“气”;既讲安然顺命,又讲绝对自由;既有怀疑主义,又有理想主义;既有辩证法,又有相对主义;既有与人不争逆来顺受的一面,又有傲视权贵放荡不羁的一面;既有对现实的深刻批判,又有对现实的冷漠超脱.而这些在庄子哲学中又都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反映了他追求精神自由与逃避现实的尖锐矛盾.庄子的人生哲学关注人怎样从人生困境中解脱出来,倡导顺应自然,虚无恬淡,“无己”,“忘形”.他的社会理想是“至德之世”和“建德之国”,超世俗并超人类.
庄子的人生哲学是齐万物,等生死,形同稿木,心如死灰。这种思想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有利的就是放宽心态,物我两忘,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其实这很难,有违人性,人必须历经磨难才能看透人间,战胜困难才能安稳生活。如果以这种观点来生活,是活不下去的,特别是现代竞争激烈的时代。那最多只是一种放下的心态。人必须拿得起,才能获得美好生活。所以庄子的思想有问题,是消极避世的,违反人性的。
庄子生活的时代是战乱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分崩离析,人们思想痛苦,没办法,只有寻求精神解脱。所以他承袭了老子的思想,追求道的境界,实际上是对那个时代的无奈心态。今天不值得提倡,但可以了解,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经历庄子一样的痛苦。
思想家,其实是行为上的无奈,也是时代的无奈。我们处于不同的时代就要有不同的思想,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孔子说过“邦有道,贫且贱,耻也;邦无道,富且贵,耻也。”竞争和发展是我们的生存之道,永远积极的面对生活,才是正道。
庄子生活在离乱的战国时期。这个时期,各个国家连年相互攻伐,战争不断,黎民百姓生灵涂炭,朝不保夕;底层小官吏和知识分子、特别是村社上层人物求索无门。为了避开战乱的搅扰,老子、庄子等一批村社上层人物幻想用超越时空的绝对精神、宇宙本体“道”来代替商周以来的天或上帝的至上权威,通过无为而治,恢复“小国寡民”的社会, 让民众无知无欲、和平的生活下去。
在庄子看来,只有道是绝对的,其他事物都是相对的。他把彼此、物我、生死、寿夭、是非、祸福等,看作是一样的、同等的,没有区别的,世上不存在一切对立的事物,也没有什么是非、对错。他否定一切文化知识进步。他理想最美好的社会是与禽兽同群共存。
庄子的这种无是非、齐生死、忘物我不分梦醒,反对进步,幻想回到人类远古的社会,实际上是一种消极避世。但他在否定一切对立中,也反对至上权威,这在客观上起着某些解除思想解放束缚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他所主张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在净化社会环境、建设和谐社会等方面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先秦教育思想体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先秦教育思想体悟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