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周敦颐的教育思想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周敦颐的教育思想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周敦颐的理学思想指什么?
理学。周敦颐的思想学说还是具有鲜明理学特征的,尤其是他的《易》学思想和“诚”的思想,对以后的理学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具体地说,周敦颐钭宇宙本原道德化,并从中录寻求封建***道德的永恒性依据,他的《太极图说》、《通书》、《爱莲说》等援道、佛入儒等,他所提出的太极、动静、性命、鬼神、死生、诚、几、中和等许多命题,以后也反复为理学家所讨论。
北宋时期的周敦颐是学术界公认的宋明理学开山鼻祖,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糅合儒家、道家、佛教的思想,创立了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体系--理学
他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成为宋明理学的开山祖师。南宋理宗时,诏从祀孔子庙堂,其理学奠基者地位为官方所承认。
说“无极而太极”,“太极”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万物
他的学说对以后理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他继承《易传》和部分道家以及道教思想,提出一个简单而有系统的宇宙构成论,说“无极而太极”,“太极”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万物.“万物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太极图说》).”圣人又模仿“太极”建立“人极”.
诚是宇宙本体论,体现人性善良本性。
周敦颐与其他儒学大家不同的是,他并没有按照“传经”的老路子走,而是开创了“义理”解经的新方式,即从本体论角度重构儒家***学,从而建立起融宇宙本体论、儒学***学为一体的理论框架和理学思想体系,为中国经学和宋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开辟了新路。
把“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这两句话与“物则不通,神妙万物”联系起来看,万物的生生不已不过是“变化无穷”、掌握动静主动权的太极在那里推动而已。
这就在“万物”、“五行”、“二气”之上安上了第一推动者——无极(或太极)。
周敦颐的理学思想指什么?
周敦颐理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基础框架:即从宇宙本体论,到个体修身,再到治世。同时,他将中庸中关于“诚”的思想理念提炼为这三个基础框架的核心,一以贯之,使得理学从一开始就具备严密、宏阔、完备的基本体系。
周敦颐爱莲说表达了什么理学思想?
通观《爱莲说》全篇,可知周敦颐的文学创作皆是以“理学”为思想基础。周敦颐所描述的莲花,具有内涵丰富的理学之美。
在周敦颐的理学思想中,其中一点就是主张以“静”为美。通过对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来借此表达君子在世俗之间心理状态的“宁静”。君子的修养方式在于“主静”。
周敦颐在《通书·圣学》中提出:“无欲则静虚动直。静虚则明,明则通。”周敦颐为何喜爱莲花?周敦颐笔下所描述的莲花首先是没有欲望的,“无欲则静”,“静则明”,“明则通”。
由此看来,周敦颐所喜爱的莲花首先体现出来的实质上是一个关于君子道德修养的命题。君子必须拒绝各种欲望的诱惑,方能进入“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的理想境界。这是身心的自我修养。这种修养方式对于审美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陶渊明把菊花视为花中君子,而周敦颐将莲花比喻为君子,二者都体现了同样的审美情趣。
审美的重要性就在于能够排斥各种欲望和贪念,进入一种无欲、忘我的境地。而这种“无欲、忘我”的境地在周敦颐看来就是要达到“静”,从而才能获得思想境界上的提升,进入一个明练、通达的世界。
此外,从《爱莲说》一文中,可以看到周敦颐“文以载道”的理学之美。在中国古代美学史上,“文以载道”是周敦颐最先明确提出的学说,这也是周敦颐理学思想的要点之一。
周敦颐所作《周子通书》中云:“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勿庸,徒饰也,况虛车乎?文辞,艺也;道德,实业。笃其实,而艺者书之,美则爱,爱则传焉。”周敦颐所论的“道”,是人道,是天道。其所作之“文”皆是为了达到“道”的目的。周敦颐把“文”和“道”联系起来,明确了“文、道”之间的关系,要求文辞要有助于德行事业。
如此看来,周敦颐的文道观蕴含着深刻的道德理念。周敦颐一方面指出了文辞是为了传道,另一方面又认为文辞能够创造美。因为美能够受人喜爱,因此得以流传下去。这是周敦颐对美学的肯定。《爱莲说》中对莲花形态美的描写,体现了周敦颐用文辞传达美学的理念,也是“文以载道”的理学之美的展现。
总的来说,在周敦颐的美学观中,理学是占据主导的地位。他所提倡的以静为美、文以载道等观念,都在《爱莲说》这篇散文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理学作为周敦颐总体的哲学理路,是对其美学观的抽象概括。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周敦颐的教育思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周敦颐的教育思想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