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以艺术教育管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以艺术教育管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写书法时是否应该以书写馆阁体为荣?
记得日本书法展在上海举行时,当时上海书画院的名士,感慨地说:再不努力,日本要超越我们。
在这里作为一个喜欢而又是门外汉的人,我想问一下当下那些疯疯傻傻,自诩***的丑书倡导者们,你们对得起祖先吗?
谢邀。
非也。以写到馆阁体水平为荣是低级的字匠工夫心态,也是很多爱好者初学者对书法认识和理解的错误偏差,馆阁体只是一种熟能生巧缺少变化的单一书写技术。真正的书法艺术须在学习传统名碑名帖的基础上技进乎道随心所欲千变万化于毫端,写出性情、格调、内蕴、境界,这才是研书法的追求与大道。
谢谢邀请!
我的观点是,写书法,并不一定要以写馆阁体为荣。但是,如果能把馆阁体写好,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书分五体,即篆书;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馆阁体只是楷书的一种风格,而不是一种书体。
馆阁体,明朝称之为台阁体,清朝称之为馆阁体。
我认为,学习书法,喜欢写哪种书体就学写哪种书体,不一定非要写馆阁体。与其写馆阁体,还不如写王羲之的楷书呢。还有就是学写唐代欧阳询、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书也是很好的选择啊!
有人认为馆阁体不可学,这种说法是没有任何道理的。如果题主想写馆阁体,那就拿起毛笔写吧!下决心把馆阁体写好写出名堂,那你成“书法家”啦!
写馆阁体,先选择一个字帖,认真坚持临摹,当把字临到七分像时,再加上自己的个性,那就成为自己的书法风格而不是真正的馆阁体了。
馆阁体也是书法园地的一朵花,本没有错。但是眼里只有馆阁体没有其他是狭隘的,无知的。写其他书体的人看不起馆阁体也是片面的。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入手就写馆阁体容易流入俗体,书法格调不会太高。也容易被馆阁体的规矩束缚自己的学习出路。
不需要以书写馆阁体为荣,首先,中国书法是以中国文字为载体的,其次,我们想一下为什么王羲之被称为书圣呢?而那些书写历史抄写书籍的史官没有被称为书法家呢?其原因是,书法带着创作的意图,代表人的艺术修养,所以,书写馆阁体只能代表他们是在写字,没有在写书法或者带有创作的意图。
你觉得当今社会是否夸大了书法的艺术性?书法是否要回归实用性?
这么说吧! 书法的产生离不开汉字。汉字在最初的甲骨文、大篆、小篆时期就已经具有独特的美感。所以书法的实用性与艺术性是相伴而成长的!只是到了现在,书法的实用性逐渐被电脑打字等替代,而学书法者就只好注重书法的艺术追求!在古代很多名家作品都是在实用过程中产生的。同样达到了今天不可***的艺术高度!如竹简、信稿、铭文、拜帖等等,就连《兰亭序》当初也是为了记事而写的。而今天我们学书者如果过于追求书法的艺术性,就会偏废书法的实用性!艺术是源于生活的,如果离生活太远,那你创作的书法作品就只能自己解读。因此我认为:我们今天过度夸大了书法的艺术性,而削弱了书法的实用性。这不符合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中和之美!任何一种艺术都有一种思想支撑。夸大书法艺术性,刻意追求艺术感的作品,就好比老想着夸大本国文化的日本,中国的优秀文化没有学懂,本国的文化又没有出路!
艺术的特质就是少数性与独特性。
而书法却是普遍性与独特性并存,统一又对立。
说它是艺术,它却具有实用性和通俗化;说它不是艺术,它又具备艺术的个性化与独立性。所以对于书法的概念就形成了夸大其艺术性与极力弱化其艺术性的两大认识。
其实书法就是书法,它既不同于所有艺术门类,又共通于所有的艺术。弱化承载书法的实用性,必然减少书法的艺术魄力;夸大书法的艺术性,同样也是脱离了书法实用的本质。
自从书法成为了一门专业、一个职业,书法也就不是书法了。当今艺术家们把书法转化为“线条艺术”,抬高为脱离大众的“廊庙之法”,殊不知这种自觉性的“创新”恰恰是中国书法的民族性与走向国际化愿望的失败尝试。
现今中国书法实用性减弱,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传播的多样化必然导致书法实用功能衰退,这不是以人意志为转移的。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附属产品,是以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为立体背景的。在当今处于书法蜕变的前夜,只有重拾传统文化精碎,才能使书法的实用性与艺术性和谐统一,重新成为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
[临池管窥]谢谢浏览!
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有必要讨论一番。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的确如此。我认为当今社会确实把书法的艺术性大大夸大了。但是同样的,我仍然认为书法的艺术性并没有达到它应该有的高度,反而呈现一种令人高度怀疑的“伪艺术性”。
一、实用性和中国书法
中国自从诞生之日起就在文人、书写者眼中是一种实用性的书体存在着。这是不容不容置疑的。不管中国书法是何时自觉的、中国书法的艺术觉醒在何时,对于中国古代的文人而言,书法就是一种实用性的书写技巧。因此,从传统意义上来讲,实用性仍然是中国书法最根本、最传统的特性之一。
这在古代可以体现为文人科举考试时候书写使用的馆阁体书法。这种书体是专门供中国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古典帝国选拔人才和日常公文书写、抄录时候的实用性书体。作为帖学书法一个固定化的书写规范,馆阁体是书法的一种,而这种书体深刻的实用性是中国书法实用特征最佳的证明。
另外魏晋文人虽然是中国书法史上最早觉醒的一代人,但是他们的书法实践完全都是深刻实用性的。比如王羲之的《十七帖》是他日常书写的便条、《兰亭序》也是文集的序篇罢了。这个时期他们虽然具有深刻的自觉意识和艺术气息,但是他们所有的艺术实践几乎都是使用性质的。
据传王羲之在写完《兰亭序》后,回家数日书写数十遍,都不及当时一时兴起而写就的那篇。这其实就隐含的了一个绝妙的例证:作为即兴的使用书写一旦变为刻意为之的所谓“艺术品”便会黯然失色,水平大减。
因此,对于魏晋时期的人而言,由于缺乏有意识的艺术经验,他们的作品往往会透露出一种自然天真的气息。但是这种气息可能本来就是他们缺乏艺术意识造成的,这种风格植根于他们深刻的实践性。
所以,如果真的想要追求魏晋自然的气质,最好是不要有太强烈的艺术创作气息,否则做作的痕迹很严重。
因此,从这个层面来看,中国书法曾经拥有的实用性在今天逐渐消散,被当今大行其道的展览体霸占了书坛。
二、“***艺术性”和丑书书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以艺术教育管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以艺术教育管窥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