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孔孟文武教育思想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孔孟文武教育思想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为什么孔子跟孟子都推崇西周?
- 中国历史上儒学的演变过程,对现代社会的深刻影响有哪些?
-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您怎样理解这段话的文化内涵?
-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什么焚书坑儒?汉朝建立后为什么又独尊儒术?
为什么孔子跟孟子都推崇西周?
感谢邀请!孔子生在公元前551~前478,比老子小20~30岁。孟子生在公元前372~前289年,比孔子晚近200年。但如同老庄思想一脉相承,孔孟二人思想亦一脉相承。孔子倡导仁爱,毕生以恢复周礼为己任!孟子倡导仁政,希望统治者造福于民!在孔子心中的至高目标是:悠悠万事,唯此唯大,克己复礼!其实克己具有永恒的意义与价值,因为与其说克敌制胜,莫若说克己制胜!但克己旨在恢复周礼,就有问题了!诚如当年孔子向老子请教时,老子就批评孔子,不该如此看重恢复周礼。老子说:制定周礼的人“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见于《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随后老子告诫孔子要与时偕进,方能在破旧的基础上实现新成。然而,在当时并没有新的道德规则产生以及新的社会***模式出现的情况下,孔子及其追随者孟子等,必然会以周之固有礼法为范本,并将其作为推广之对象。从这个角度而言,致力于恢复周礼也显示了儒家思维向从前看,而非向前看的不足!
中国历史上儒学的演变过程,对现代社会的深刻影响有哪些?
大家好,我是侃叔。
中国传统的儒学思想在文化、***道德层面上给予现代社会具有深刻的影响。儒学思想的内容对现代社会影响是巨大的,具体表现在社会的哪些方面呢?请容我一一道来。
儒学思想的核心学说是“仁政”学说,其主要内容提倡:“敬得保民”“仁政爱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等仁政的思想观念。“仁政”的思想观念保障了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对社会的安定、和谐的构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此外,儒学思想的精髓在于社会***思想,而社会***观正是从国家统治阶级出发,将人们现实生活中的行为规范用通俗的语言或道德意识加以规范,从而实现对实现社会的统治和管理,这种社会***对社会的有效管理还是可以起到很大作用的。
儒学思想中提倡的的:“仁政”“民本”“人与自然和谐”“五义”等观点在现代社会中也有着充分发展:“八荣八耻观”“科学发展观”等。这些现代思想观念无不凝结着儒学思想的精华。而且儒学思想在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也发挥着重大作用。儒学思想与现代社会思想的交流、碰撞、融合让传统的儒学思想重新迸发出生机。儒学主流思想自古以来就被社会普遍认可和接受,这也是为什么儒学思想为什么对中国社会影响之深远。尽管传统的儒学思想中有一些与现代文明社会发展格格不入,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国情和时代发展特征,对儒学思想加以改变可使学思想在现代社会中成为一面旗帜,引导一种主流意识,为社会提供一种道德和价值的规范或准则。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天下无道,礼崩乐坏。”
孔子坚决维护君主专治的集权政治、反对地方主义的分裂、维护国家的统一。因为只有政治层次上的“大一统”,才能保证国家经济稳定的的发展。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大大阻碍了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因此要想保证国家的长远发展,社会的长治久安必须实行政治上的“大一统”。
然而政治上的“大一统”需要思想上的“大一统”提供保障,儒学思想在中国长久的统治已经把“大一统”思想演化成中华民族的心理定势,那就是“家的统一才能保障社会的安定”。正是这种牢固的心理定势使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多次战胜分裂,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儒学“大一统”思想在历史上已经经过诸多王朝的验证表明,虽经历不同王朝的更替,但是国家统一、国泰民安,是所有人共同的追求。
我是杜家人,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关于中国历史上儒学的演变过程,对现代社会的深刻影响有哪些?首先说;
儒学思想是《诸子百家》的一个学派。他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国文化最辉煌灿烂的时期产生的。由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所创立的,后来由思想家,文学家《孟子》加以发展的。再后来由荀子,董仲舒,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人来演变发展的。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
仁;即爱人,指;人间大爱,是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
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道德原则。
礼;是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范畴。
智;同“知”,是孔子的认识论和***学的基本范畴。指;知道,了解,见解,知识,聪明,智慧等。
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为儒家的“五常”之一。
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含有宽恕,容人之意。
孔子思想核心,仁。行仁的基础是孝悌,推及忠恕。
孟子思想核心,人性善。仁义。
荀子核心思想,人性恶。礼,礼是最高道德标准。著有《礼论》。
董仲舒主要思想,独尊儒术。三纲。
韩愈主要思想,性三品。五常,仁义礼智信
与三纲被后人称为三纲五常。
二程,存天理,去人欲。
朱熹,存天理,灭人欲。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您怎样理解这段话的文化内涵?
先很高兴来回答您提的问题。
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
原文: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注释:
1、攻:攻击。有人将“攻”解释为“治”。不妥。
2、异端:不正确的言论。另外、不同的一端。
3、斯:代词,这。
4、也已:这里用作语气词。
译文:孔子说:“做事情过或不及,都是祸害啊!”
这句话中的异端其实是指中庸的两端,一个是过,一个是不及。对于异端不要闭目塞听,而是要去研究,知道了它的弊端在哪儿,就不容易去盲目听从。孔子讲究中庸,主张执两端而用其中,即不要偏执一端。要能容纳不同甚至是相反的意见,巧妙地结合事物的两端,尽可能找到平衡点,从中抓住事物的本质,这样才能辨识明了,避免偏执一端的毛病。
首先很高兴来回答您提的问题。
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
原文: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注释:
1、攻:攻击。有人将“攻”解释为“治”。不妥。
2、异端:不正确的言论。另外、不同的一端。
3、斯:代词,这。
4、也已:这里用作语气词。
译文:孔子说:“做事情过或不及,都是祸害啊!”
这句话中的异端其实是指中庸的两端,一个是过,一个是不及。对于异端不要闭目塞听,而是要去研究,知道了它的弊端在哪儿,就不容易去盲目听从。孔子讲究中庸,主张执两端而用其中,即不要偏执一端。要能容纳不同甚至是相反的意见,巧妙地结合事物的两端,尽可能找到平衡点,从中抓住事物的本质,这样才能辨识明了,避免偏执一端的毛病。
基于对《论语》的理解和认知不同,历代诸家的注解不同,并没有统一标准的答案。我们只能,凭借自己积累的知识和判断力,阐述下自己的观点。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出自:《论语·为政》
个人注解:
攻:攻击、批判。
异端: 旧指不符合儒家礼教正统思想的主张或
教义。与其相违背的言论,都被视为不正确的言论。
斯:这个(异端)
害:祸害(不正确的言论)
也已:停止
译文:攻击批判那些不正当的言论,这个不正当的言论便会停止。
这句话出自《论语》,是孔老夫子说的。它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长时间浸淫和执着于一个另类的、狭窄的、不入流的领域,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
比如《红楼梦》里宁国府的贾敬,整天独处一室痴迷上了道教,炼丹以求长生不老,平时不和家人交往,就连自己的生日都不回家,也不让子女到他的工作室去,这种玩法就太激进了,不仅没长寿,在书中第六十三回就死去了。再举个例子,有不少青少年痴迷网吧,有的通宵达旦上网,学业放弃了,还影响身体健康,弄的许多家长很伤脑筋。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点是中庸之道,孔子也说过“过犹不及”,就是说***设一件事情做过了头,其实和做不到位是同样的效果。举个例子说吧,***设九点开会,一个人七点就到了,另外一个人十一点才去,这都是“过犹不及”的表现。有的西方国家老是喜欢欺负别国,对其他国家指手画脚,甚至拳打脚踢,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时间长了一定会孤立起来。孟子有句名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饶人处且饶人,别把事情弄的那么僵,凡事成了孤家寡人就完蛋了。还有一个例子,明朝有个皇帝叫明熹宗,天天不上班,忙着自己当木匠,对木工活上瘾的很,是所有皇帝中,木工活最棒的,大国工匠级别的,最后把一个烂摊子留给了他弟弟崇祯,明朝很快灭亡了。所以说孔子的这句话,对我们每个人都有很深的教育意义,只有领会了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对我们每个人都会受益匪浅。
尊重不一样的言论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大意是:孔子说:“研读学问却攻击不一样的观点,必定有害。”
攻:攻击,异端:指不一样的观点,斯害也已:指危害很严重。通读写一段话,我们可以理解到,孔子希望我们尊重不一样的言论。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成长背景、不一样的[_a***_],所以持有不一样的观点和言论是正常的现象。
当我们站在不一样的立场时,很可能产生不一样的观点。不同的言论和观念,不代表人家就是错误的。
我们知道事物的相对性,所以当我们在坚持自己的观点、言论、选择的时候,应该同时能够尊重不同的选择、言论和观点。这样大家就可以和谐相处,共同取得进步。
我们听到不一样的见解,不应该马上接纳,也不应该立马排斥和否定,应该拉开一段时间和距离,反复的考虑一下,经实践检验一下,然后再来作出结论。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什么焚书坑儒?汉朝建立后为什么又独尊儒术?
不是所有的书都焚,不是所有的儒都坑。
坑的是与秦皇朝对立的政治家及历史官吏等,对秦国无用的儒家。
这一举措是为了巩固秦朝江山不被推翻。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原因:
一、秦始皇建立专制君主制度的需要。秦始皇刚统一东方六国,必须***用严苛的刑法来震慑东方六国,以防止六国再次祸乱。
二、当世儒生引用儒家经典对世时政进行抨击。儒家学说主要以“仁,义”为主要学术理论,对当时秦国实行的“依法治国”十分不满,所以屡次上书抨击法家制度不合理,引起秦始皇的强烈不满。
三、丞相李斯重用法家言论,对儒家学术的排斥。李斯作为法家代表人物,又身为秦国丞相,他所推行的法家制度已经在秦国广泛使用。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
一、汉武帝时期,儒学已经发展到名家辈出、学科精细的繁荣阶段。儒学的发展也进一步吸引了更多的人学习、研究儒学。
二、汉武帝继承皇位后,为了施展自己的雄才大略势必要加强中央集权,而作为汉初统治思想的道家思想,因主张清静无为,已不能满足这一政治需要。
三、董仲舒结合了道家、阴阳五行家和法家的一些思想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以适应统治者的需要。
四、经过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政策之后,到了汉武帝时期正是国力强盛之时。为了施展他的雄才大略,必然需要一个权威的思想作为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其政治目标服务,而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家思想正符合了汉武帝的需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孔孟文武教育思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孔孟文武教育思想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