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礼乐思想与教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礼乐思想与教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儒家的礼乐思想是指什么?
儒家的礼乐思想是指:主张以“礼”确定人的社会身份与规范人的行为;以“乐”陶冶人的心性与沟通人的感情。
儒家孔子认为礼乐教化可以使国家组织和社会关系达到一种有序和谐的协调状态,儒家这种思想与价值取向,对今天和谐社会建设富有启示。礼教主要从外规范和疏导人们的行为,乐教则从内陶冶和沟通人们的情感。
孔子为什么要推崇礼乐制度?
首先应该弄清楚礼乐制度是什么,礼乐制度实际上就是以君臣父子为本质的等级制度和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体系。
其次,孔子推崇礼乐制度一方面是对于春秋战国以来礼崩乐坏的现状的不满,试图从一个制度层面来寻找一种稳定社会秩序、调和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方法;那么为什么孔子会更倾向于礼乐制度而不是刑律法制呢,他自己做出了回答:“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更注重一种精神层面和道德层面的自我约束(克己复礼为仁)和外在规范,从内心去除作恶之心,并且把这种内在规范推广到全社会形成一种制度,使全体民众达到“有耻且格”。因此,他推崇礼乐制度实际上一方面是为了维护统治的稳定,一方面更是一种对于社会和谐、人内心安定之心态的向往儒家的礼乐思想强调综合的什么美原则?
孔子在中国美学史上最早奠定了礼乐相亲、善美相成的基本美学原则。这一原则成 为儒家美学的核心,全面地深刻地影响了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古典美学。
孔子的礼乐美学思想中评多内容具创造性,它不是为社会倒退,而昰为其后几千年中国的封建社会奠定了基本的美学原理。
儒家礼乐合一是什么意思?
儒家礼乐合一指美善合一。
礼源于上古时代的祭祀与习俗,用于规范行为、区别是非;乐则用于协调秩序、促进和谐、陶冶情操,即"用乐之和弥补礼之分"。
"礼乐"不只是为了满足耳目之欢,而是引领人心向善。孔子在文化上继承并超越了周公的制礼作乐,提出仁政思想以及"仁"和"礼"的治国原则。
在礼与乐的关系中,儒家认为,礼为德之端,乐为德之华。礼的根本在乐和诗,礼要靠乐和诗来风行天下,"美善合一"是孔子所推崇礼乐文明的最高境界。
礼乐制度的概念、内容及历史意义?
概念:礼乐制度是以乐从属礼的思想制度。以“礼”来区别宗法远近等级秩序,同时又以“乐”来和同共融“礼”的等级秩序,两者相辅相成。
内容:
1、按周礼,天子的舞队用八佾(即六十四人),诸公六佾,诸侯四佾,士二佾。这样,阶层不同从而使用舞队人数的不同,是为了给人们灌输君权至上无人能与之相抗衡的等级秩序思想。
2、周公制礼作乐,规定了吉礼(祭礼)、凶礼(丧礼)、军礼(行军,出征)、宾礼(朝觐,互聘)、嘉礼(婚宴,加冠)等,使贵贱有差、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实行所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3、春秋时代贵族讲究的礼是比较多的,有籍礼、冠礼、大搜礼、乡饮酒礼、乡射礼、朝礼、聘礼、祭礼、婚礼、丧礼等等。
意义:礼乐制度促进了音乐的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具有维护贵族的世袭制、等级制和加强统治的作用。但它又使乐成了礼的附庸,使音乐成为以礼为中心的模式音乐,并逐渐趋于僵化。
大约而言,礼乐制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其大端可以归结为如下 几方面:
1.礼乐制度是中国古代雅文化的逻辑起点。中国雅文化,以诸子 百家为发端,而诸子百家,恰恰都是在反思和总结礼乐制度的基础上 形成的。
2.从政治文化的层面上,礼乐制度既是广义的政治制度的一部分, 又是维护各种狭义的政治制度的润滑剂,正是在礼乐的维系下,宗法 封建的各项政治制度才能够相互包容而真正有效运行。中国历史上不 管王朝如何兴替,但礼乐的延续却始终一脉相承,道理也在这里。
3.从社会文化的层面上,礼乐制度和宗法制本就有极深的血缘关系,因 此礼乐在社会生活层面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礼乐思想与教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礼乐思想与教育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