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循教育思想,焦循的教育思想

nihdff 2024-10-31 42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焦循教育思想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焦循教育思想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2. 《孟子》属于自传体吗?
  3. 孟子是什么之一?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这篇短文一开头就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观点,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焦循教育思想,焦循的教育思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人和”,就是下文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即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反映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

        宋朱熹对这一章的注释是:“尹氏曰:言得天下者,凡以得民心而已。”

         清焦循的注释是:“民和为贵,贵于天地,故曰得乎丘民为天子也。”可见这一章不是论战争,而是讲民心向背的,是借战争论述实行“王道”(即“仁政”)的重要性。

焦循教育思想,焦循的教育思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由此逐层推进,短文先分别就天时与地利、地利与人和做比较,指出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大小不同

        最后由人和推演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完成本文的论证。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焦循教育思想,焦循的教育思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此句从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由此,再加引申,最终推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一论断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①选自《孟子译注》。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kē),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本课所选的三章分别出自《公孙丑下》《滕文公下》和《告子下》。

②[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③[环]围。

④[池]护城河。

⑤[兵革]泛指武器武备。兵,兵器。革,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类。

《孟子》属于自传体吗?

是的

《孟子》为记述孟子思想的著作,完成于战国中后期。此书的来历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司马迁等人认为是孟子自著,其***万章、公孙丑等人参与;赵岐、朱熹、焦循等人认为是孟子自著;韩愈、苏辙、晁公武等人认为是其***万章、公孙丑等人追记,但目前学术界较***用司马迁等人的说法。该书详实地记载了孟子的思想、言论和事迹。注本主要有东汉赵岐《孟子章句》、南宋朱熹《孟子集注》、清焦循的《孟子正义》等。

孟子是什么之一?

《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

《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记录并整理而成的。

孟子继承和发展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焦循教育思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焦循教育思想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hudeedu.com/post/94734.html

相关文章

活思想抓教育,抓思想教育工作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活思想抓教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活思想抓教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

思想教育 2024-12-18 阅读14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