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教育思想有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教育思想有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持均爱勿偏,教育观点的教育家是谁?
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共20篇,其中序致、教子、兄弟、治家、慕贤、勉学、涉务等篇中包含了较多的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的方法。主要有提倡及早施教、主张严慈结合、要求均爱勿偏、主张博学致用、重视风化熏陶等。
(1)固须早教。他认为家庭教育要及早进行,有条件的还应在儿童未出生时就实行胎教。
(2)威严有慈。他要求父母对子女威严有慈,慈严结合,不能无教而有爱,这无疑是正确的。但他对棍棒教育推崇备至,显然是不可取的。
(3) 均爱勿偏。他认为,在家庭教育中应当切忌偏宠,不论子女聪慧与否,都应以同样的爱护与教育标准来对待。
有人说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生活的导师和道德引路人,你怎么看?
只要不是对教师的工作持有偏见者,估计都会这么看待!
因此您提出这个问题也许是想进一步肯定教师的工作;但是在今时今日社会普遍唱衰教师、贬低教师的情况下,不得不怀疑您的动机了!
这是天经地义、无容质疑的问题,何须引起不必要的争论?!
谢邀!
每次听到这样的话题,做为一位普通的老师,顿时会感觉诚惶诚恐。
自从唐朝韩愈发表《师说》以来,人们便把老师的职责界定为“传道,授业,解惑”,相信老师们也是按照这个标准要求自己的。
传道,这个道就包含道德及天地万物存在运行的规律,做人做事的准则等等。
授业,这个业应是事业,或者从小处说是技能,手艺等。
解惑,这个惑应是学生不懂的一切大大小小的问题。
话是这么说,可现在在学校老师教千万次做有道德有文化的人,不如现实生活中手机电视网络几分钟的诱导,鼓惑,有用吗?首先国家职能部门管好那些***网络,手机平台容易误导青少年的不良视频,那此网吧!
不是有人说,老师本来就应该是!老师的职责,老师的本质,老师的定位,老师的使命,老师的作用意义均在于此!希望老师们不枉为师,珍惜此名;肩负责任,传道授业;完成使命,为国为民;坦荡光明,照亮(人类)前景。
教师不是学生生活的导师,只是起到帮助和影响作用,因为生活的指导主要在家庭在家长。
教师是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者不是学生道德的引路人。一个人的道德成长和形成首先来自于家庭教育.家长的言传身教和家风的影响,家长起决定作用。
家长有家长的责任,教师有教师的职责,可以互相关切但不能互相代替,各自尽到各自的责任和义务,才能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孟子有哪些教育思想?
孟子教育思想是以其“心性论”为发端。孟子的教育理想、教育内容、教育作用、教育方法以及其他教育观点都是以“心性论”为基础。孟子之“心”可视之为正、正是、正心、正道。孟子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求其放心和复其本性。这可称之为“正是”。孟子的教育过程也是一个“正是”的过程。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先秦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孟子是先秦儒家思想的传承者、发扬者,也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一生好为人师,热爱教育事业,基于教学实践经验,形成教育思想体系,影响广泛而深远。
孟子认为人性先天具有恻隐 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 、是非之心等“四心”,是为仁义礼智之端,所以人性本善,“仁义礼智 ,非由外铄 我也 ,我固有之也”《孟子 ·告子上》。人生本来就有不虑而知、不学而能的“良知”、 “良能”。在这个意义上,人性、人格是平等的,“人皆可以为尧舜”《告子下》。进而,孟子又指出人性有两个发展方向,发现、保持、扩充自己的善性,沿“人性本善”的方向发展 ,就会成为君子;意识不到仁义礼智植根于自己内心,不注意发掘培养本善的心性, 一 任其食色之性膨胀,就会成为小人。
孟子认为,教育要想取得成功,除了教育者的多种教学方法和学习者的积极主动之外,良好的教学环境也很重要。他指出教育的首要作用在于启人心智。他认为人性中固有之善只是一种稚嫩的胚芽,一般人因意识不到而无法注意培养它,通过教育,可以帮助人去思求、扩充 、发展这种善性,“存其心,养其性”《尽心上》。由于客观环境作用于人性变迁,影响着人的道德品质,长期处于不良环境习染中的人,必然会丧失善良本心,孟子强调必须通过教育才能寻找回失掉的善性,教育的重要作用之一就在于“求放心”,“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告子上》。
1、孟子申明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明人伦”。他强调不论什么时代,兴学校、办教育的目的都是“明人伦”。
2、孟子强调道德培养的首要问题是教育学生立志持志。他认为作为“士”而言 最重要的事情便是“尚志”,何谓“尚志”?他进而释之,“仁义而已矣。杀一无罪非仁也 ,非其有而取之无 义也。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居仁由义 ,大人之事备矣”《尽心上》,教导学生要志于仁义,坚持自己的理想。
3、孟子格外强调意志锻炼的重要性。他认为人在实际生活中所遭受的磨难和困苦其实正是对个人意志的最好锻炼。他肯定逆境对道德修养、聪明才智的提升有重大作用 ,“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痰疾。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尽心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教育思想有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教育思想有人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