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董仲舒教育思想与教育内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董仲舒教育思想与教育内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董仲舒教育思想形成的原因?
董仲舒作为儒学大家,其思想的形成有着鲜明的政治背景和文化背景。西汉立国距战国不远,游士之风犹存。加之立国之初,郡国并行体制的失败,促进了对治国理念的思索。
其时,随着黄老学说的衰落,儒家思想面临着复兴的机遇。
董仲舒敏锐地抓住这一时机,对儒家思想进行革新。基于此而形成的教育思想,重视历史传承教育,强化道统与正统的统一,推进儒家世俗化建设。
董仲舒的教育思想不仅对当时影响甚广,对我国现代教育发展也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
董仲舒关于教育学的变法内容?
变法内容:“三大文教政策”。
(一)独尊儒术,罢黜百家
这是三大文教政策的总纲,是文化教育改革的总体指导思想。它规定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通经致用的儒学治术人才,用三纲五常维系人心,以确保汉王朝的长久安宁。
这是独尊儒术的具体化措施。行教化必须兴办学校,通过培养高级统治人才去推动教化。他明确提出要在京师置太学,将举贤养士之遗风,吸纳到王权的控制下,变成自觉的养士行动。
(三)重选举,广取士
董仲舒认为,养士和选士是分不开的。应通过选举、贡贤的方法,把那些真正有德有才的人推荐上来,“量才而授官,录德而定位”,使人才充分发挥作用。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主张的目的。他的道德标准,对孔子之术的思想?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思想;天人感应学说;三纲五常。
目的:维护封建统治,主张巩固、加大君权,并吸取了法家思想,成为了另一分支。道德标准:尊君敬儒,三纲五常。对孔子之术的思想:他们都是现在所说的“儒家思想”,但侧重不同,孔子崇尚“礼”,主张君君臣臣,就是各守其职,各安其分,各守其礼。董仲舒则更激进,更符合君主口味,主张巩固、加大君权,当时应该是儒家的一个分支,在儒家内部对此分支也大有人敌视和反对,但这种主张迎合了君主集权国家的统治者的心意,因此后世各代多主张和推广这种儒家理论。董仲舒主要思想主张?
董仲舒的主要思想主张可以分为四点: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即三纲五常。
概述董仲舒的思想体系并分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历史意义?
1、董仲舒的思想体系
①“天人感应”:将天道与人事相比附,系统提出“天人感应”之说。
②“君权神授”:政治上倡导“君权神授”,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秉承天意治理人世,所以臣民必须服从天子;同时天又对天子进行监督考察,通过祥瑞和灾异予以褒奖或谴责。
③“三纲五常”:***上强调“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认为君臣、父子夫妻的等级差别出于天的安排,并将仁、义、礼、智、信视作为人处世永恒的道德准则。后人习称“三纲五常”。
2、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历史意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在各家学说中获得“独尊”地位,成为统治者极力推崇的官方意识形态。儒家典籍被称为“经”,解释和阐发儒家经典成为专门的学问,称为“经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董仲舒教育思想与教育内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董仲舒教育思想与教育内容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