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罗源特殊教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罗源特殊教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有人说福州话是闽语正宗,厦漳泉是福州莆田移民过去的,为什么厦漳泉不讲福州话而讲闽南话呢?
你研究的不透彻。我是莆田的,会福州话,莆田话,也听懂闽南话,虽然我很讨厌大闽南主义,但是还是得承认,莆仙语是闽南语的骨,福州话的皮。总体来说,闽语分南北两派,以福清为界没错的。闽语有文白读法之分,如果用文读,莆仙语和闽南语基本相似,福州差异较大。白读的话,福州闽南交流是很困难的,莆仙和闽南如果语速缓慢交流,识别率至少60%,莆仙和福州差别较大,发音有较多差异,但是莆仙语吸收福州话的连读变音现象较多,闽南基本很少,这就造成闽东,莆仙,闽南之间基本很难互相沟通。但是,闽语之间语法,词汇构造是一样的,但是彼此发音差别较大,这就解释为什么广东海南的闽语系人口祖籍大多是莆田,但是发音更接近闽南语的原因,莆仙语介于闽东和闽南间的分水岭。我会讲粤语,听些客家话,就是广州市区和番禺的白话都能听出差异,山区的客家话和平原客家话的差异就更不用说了。所以,遍地是山的福建,闽语间差异严重就不难理解咯。
谢谢🙏,首先我想说你的问题是听谁说的,说明根本不是很了解福建这边的民俗渊源。福建这边语言基本是以福清为界分为两开,福州以上闽北地区说话口音字词基本差不多(当然各地都会有差别)我说的是大概。闽南地区泉、漳、厦,绝大部分是闽南语(客家语)和台湾差不多。闽中像莆田讲的是兴化语,与闽南语有差别的,跟闽北地区语言有点接近,这就是福建这边的语言构成。
几个观点:1、福建方言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各个方言语系内外部差别都很大,但仔细分析,仍然存在不少共同特征,哪一部分方言都代表不了福建!2、语言的发展融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甚至迂回缠绕,要想说明谁是源头谁更早谁就无聊,省省把!3、整体而言,福建方言受古汉语(当然是古代北方语言)影响较大,也较好地保留了古汉语的语音样貌!任何形式的地方主义的优越感都是浅薄的!
闽语,其实本不存在,这是一百多年来语言学家在不断比对、探索和调查之后逐渐形成的一个极其笼统的概念。
之所以有闽语之称,并不是福建内部方言的统一性。
福建省内方言冗杂,彼此之间差异甚大无法互相交流,但放之全国,与粤语、吴语、湘语、官话和客家话比起来,这种省内的差异又显得没那么重要,于是,为了凑数成十大方言,硬生生多出了闽语这一以省为界的分类(之前的七大方言、八大方言,闽语是以闽南和闽北两个分支独立存在的)。
或许,这是方言研究的进步,确实,福建省内除了客家话之外,基本上都是表亲关系,比如国内少见的“厝(cuo)”、“鼎”都是闽语各方言的通用字。
如今,有人把福建闽语分成六大子方言,如闽北话、闽中话、闽东话、莆仙话、闽南话、龙岩话,这种分法是照顾到市级及沟通难易程度而定的,有一定道理,但其内部还可以求同存异重新划分。
闽中话是闽北、闽东、闽南等三支闽语与客家话杂糅的缓冲期,各有各自的特点在其中,可以不必将之独列,尽管它有着鲜明的个性。
龙岩话,按理说是闽南话和客家话的过渡,但事实上,正因为龙岩的存在早于客家形成和其特殊性,它却是地道的闽南语成员,是漳州话偏山的代表音,也可排除。
莆仙话,在福建是绝对的特殊存在,从语法结构上看它的底层基础和闽南话基本一致,只是发音有差异,因莆仙的前身兴化军早在北宋初年便已独立。
莆仙文化千百年来一直是独立自主发展的,故而人们愿意将它独立考虑,不过从根本上说,莆仙话就是闽南和闽东的过渡,但带有极强的个性,互不归属。
因此闽语的真正独立分支事实上就是闽北、闽东和闽南三支而已。
而以闽语正宗论,只在这三支中,只不过闽语太特殊,风云际会,很难能有千年屹立不倒的地位稳固。
以圭海君的正宗认知,一在正源,二在延续,三在影响。
先有福州建州(今南平),再有泉州漳州,这是没错的。但是语言为什么差别这么大?个人这样认为:
1.闽北是越闽土话+河洛汉音融合的产物,闽南是中原官话为主的产物。福州早于泉州,当地古属越国,很多语言自身带有越国的腔调。但是中原人口的迁徙为主又是从浙江和江西进来的,所以福州话本身经过最早期的融合。而闽南语众所周知,是从西晋时期***大举南迁开始的,那时候当地没什么土著,所以***以宗族等结构形式进入以后,河洛官方语言基本保留。
2.交通不便导致语言变化不大,所以长期以来,两地方言各自存在,融合度较低,呈现不一样的面貌。
3.海上丝路为闽南带来语言融合,但福州没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罗源特殊教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罗源特殊教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