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泛教育思想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泛教育思想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8世纪末德国的泛爱主义教育是什么运动的突出表现?
18世纪末德国的泛爱主义教育是新人文主义运动的突出表现。
欧文·白璧德的学说与中国儒家有多方面的认同,20年代初,他在哈佛大学培养了吴宓、梅光迪、汤用彤等一代中国学人,开启了新人文主义与儒学沟通的新阶段。新人文主义不排除科学,相反将最大限度地开发科学。”它将“赞美科学所含有的人性意义,并使它重新和人生联系在一起”。
18世纪末德国的泛爱主义教育是新人文主义运动的突出表现。
泛爱主义教育是18世纪后期在德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
泛爱主义教育宣扬泛爱思想和人道主义,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幸福、健康、对社会有用和能促进人类幸福的人。主张由国家管理和监督学校教育,以摆脱教会的控制和教派斗争的影响。认为智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儿童的智力,主张学习广泛、实用的知识。重视启发儿童的主动性,使学习变得有趣而令人愉快。要求对儿童进行以爱国主义精神和人类互爱为基本内容的道德教育,培养儿童具有温良、谦逊的态度。强调进行军事体育训练,以促进儿童身体的发展。
什么叫泛希腊主义思想?
希腊并不是一个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大一统的政治实体,他们内部流行着“泛希腊主义”,泛希腊主义指的是希腊各城邦互相独立,但是各城邦的公民依靠共同的语言,崇拜共同的神,遵循共同的礼仪习俗,通过文化维系着想象中的共同体。
泛希腊主义类似中国两周的华夷大防,各诸侯国依靠大家认同的礼乐文化再加上周天子维持凝聚力。而希腊北部边缘的马其顿,就类似于秦国、楚国,介于华与夷之间,被雅典人视作野蛮人,但严格来说也是希腊的一员。
“泛希腊主义”是一个被现代专家定义的名词,其含义包括两点:希腊人与蛮族人之间存在对立,希腊人之间存在共性和共同利益。
泛希腊主义伴随着与蛮族对立的历史以及公元前4世纪的现实情境发展深化,经文学家、戏剧家、政治家、演说家的建构,由公元前8世纪中叶包含宗教崇拜与体育竞技内涵的认同意识,演变为适应时代需要的政治政策,并于不同时间、不同场合被不同的人利用,宣扬自己心目中的泛希腊情感。常见的传统观点将高尔吉亚斯(Gorgias)、吕西亚斯(Lysias)、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Philip Ⅱ of Macedon)、德摩斯提尼(Demosthenes)视为泛希腊主义者。此外,人们发现,卡利克拉提达斯(Callicratidas)、莱山得(Lysander)、伯里克利(Pericles)、阿格西劳斯(Agesilaus)、狄奥尼修斯(Dionysius)、雅宋(Jason)、亚历山大(Alexander)等政治家和品达(Pindar)、色诺芬(Xenophon)、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等作家,也都具有多样的泛希腊主义观念、言论或行动。
而在泛希腊主义者中,伊索克拉底因毕生倡导该理念,而被誉为这一意识的代言人。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教育著作标志着独立形态教育学形成?
答:《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开始独立,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把一切知识交给一切人。
内容简介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J.A.Comenius,1592—1670)所著《大教学论》(1632)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副题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普遍的艺术》,共三十三章。
《大教学论》重点阐释了教学理论问题。在《致意读者》中,夸美纽斯明确表述了《大教学论》的最基本的目的。他说,教学论是教学的艺术,“大教学论”就是要“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普遍的艺术”,这是一种“教得准有把握”、“教得使人感到愉快”、“教得彻底”的艺术。
书中明确提出并详细论证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则,提出并论述了各种教学方法(包括一般的教学方法和分科的教学方法),拟订了各级学校的课程设置,确立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制订了编写教科书的原则要求,甚至对教师如何上好一堂课也都作了具体的规定。
《大教学论》还论述了道德教育、宗教教育,艺术教育和体育等。夸美纽斯热情地赞美教育这一职业,认为这是世上最具自豪感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泛教育思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泛教育思想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