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教育思想荟萃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教育思想荟萃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持均爱勿偏,教育观点的教育家是谁?
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共20篇,其中序致、教子、兄弟、治家、慕贤、勉学、涉务等篇中包含了较多的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的方法。主要有提倡及早施教、主张严慈结合、要求均爱勿偏、主张博学致用、重视风化熏陶等。
(1)固须早教。他认为家庭教育要及早进行,有条件的还应在儿童未出生时就实行胎教。
(2)威严有慈。他要求父母对子女威严有慈,慈严结合,不能无教而有爱,这无疑是正确的。但他对棍棒教育推崇备至,显然是不可取的。
(3) 均爱勿偏。他认为,在家庭教育中应当切忌偏宠,不论子女聪慧与否,都应以同样的爱护与教育标准来对待。
《朝花夕拾》中鲁迅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谈谈你的理解?
《朝花夕拾》是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先生的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它记述了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经历,不仅饱含着对亲友师长的怀念,而且蕴含着丰富的儿童教育观念,在反复的阅读中,我越发深信这一点。
教育要呵护孩子的天性,并顺应天性引导孩子学习。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百草园是少年鲁迅的天堂,他尽情地释放着自己的天性。在被送到三味书屋后,他对不知从哪里听来的那种用酒一浇就消释了的“怪哉”虫十分好奇,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可当他去问先生时,却被知识渊博的先生很不高兴地用一句:“不知道”打发了,先生不仅“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让少年的鲁迅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所有的孩子都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心与探索心,这也是孩子求知的原始动力,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应该顺应孩子的天性,帮助他们保持这种好奇心,引导他不停地去探索更新的世界,去获取更多的知识。
孔子和苏格拉底,谁对人类的教育、思想方面的贡献更大?
如果是站在(我们)中国人的视角上来说的话,孔子肯定是第一啦!
但是,要是站在人类的角度上来说的话,苏格拉底都不知道要甩出孔子几个宽的太平洋啊!
怎么样?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吧?
他俩可以说是东西方两种文化,从朦胧变为真正用语言和文字能够说出来和记录下来的文化伟人。中国文化以儒释道三教(即儒教,大成佛教,道教)为基础互相作用而产生,而释道两教除了一些哲学理论可以用于普通人,大部分内容以出世为目的,只有儒家是真正对人民和国家发展起重大作用。而西方文明,以人为本,法制化,一切行为准责都有法可依,重视契约精神。从历史和发展来看东方哲学思想以儒家为基础能够自我纠错和改革创新等各方面要强于西方文明(从封建制度演变过程很明显可以看出来。再就是中国文化强大的包容力,各个种族进入中华文化圈就很容易认同中国文化。这两点是中国文化能够统治人口大国并且从未在历史上消失的原因。而西方文明过疆化,不懂变通,过于强调所谓平等只适合小国寡民的统治,从欧洲难于形成统一的意示形态和统一经济政治就能看出来。作为两位文化伟人我想难分高下,但文化相对有优劣。
跨文明版的关公战秦琼。从哪些方面比较好呢?先定三个角度,影响时间,影响范围和衍生性。
1,影响时间。孔子和苏格拉底几乎是同时代诞生。苏格拉底的影响时间——“一直影响到希腊化罗马时代乃至后世的西方哲学”。孔子的影响时间——从诞生至今从未间断。比较来说孔子胜!原因是希腊化罗马时代结束至后世的西方哲学诞生前的一千多年是完全断裂的。
2,影响范围。这个我想用两个指标,一个是人口数量,一个是地域面积。就不详细计算了:人口数量上孔子胜(2000年东亚及南亚影响范围内人口总和),地域面积上苏格拉底胜(受惠于英帝国、美帝国的影响和科学思想的传播,影响范围已至全球)
3,衍生性,苏格拉底的贡献主要在于西哲,主要是逻辑领域的贡献(在当时哲学方向也影响巨大),孔子在东亚文化圈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等领域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这一点认为孔子胜。综合来看孔子是2.5,苏格拉底是0.5孔子胜。
其实,从感性上也是孔子胜利。孔子作为东亚文化的先师,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哪里没有他的影响呢?随着中国崛起和文化的传播,其影响只会更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教育思想荟萃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教育思想荟萃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