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挖掘教育思想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挖掘教育思想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晏阳初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的启示?
首先,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知识力。在当时的中国文盲是大量存在的,要想解决国民文化程度较低的现象,首先就是扫清青年文盲,对他们进行文字的普及和基本知识的教育,使其具备一定的知识文化水平。
其次,以生计教育攻贫,培养生产力。当时的中国人民尤其是农村人民普遍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处于生死边缘,因此晏阳初指出要从多个方面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比如通过教育使农民具备基本的农业科学知识,增加产值、开展多种合作方式发展经济、提倡农民开展多种副业和手工业等
再次,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提倡要注重卫生和医学的设施设备;最后,以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力,通过教育使公民具备基本的道德素质,培养公共心与团结力。在四大教育中,晏阳初认为应以公民教育为根本。
思想品德教育与什么紧密结合起来?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思想品德教学须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生活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源头活水,思想品德教科书列举的现象都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事例,对学生提出的要求都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待人接物所必须知晓和执行的,探讨的问题都是现实生活中应该解决而有不少人却总是不能解决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从现实生活中挖掘教育***,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在生活中,哪些事应该做而哪些事却不能做。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教育并不只是学习,而最重要的是教予别人品德,修养,健全的思想,人格,其次才是教人知识。教育并不只是对学生,社会才是一个大课堂,不论是哑哑学语的孩子,幼儿,学生,青年,还是老人,都应该时时刻刻学习。
古人云: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既是教导我们本身,也是教导我们的学生。
我们用优良的品性,去影响、去施教于学生,让他们学会善良、学会沟通、学会社***需要的技能,这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本质。
中西方的教育理念的共同点?
中外教育思维都强调以学生为本。
中外教育都强调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重在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实现其自我价值,学生不但是教育的主体,还是教育的对象。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主张从教育本身去考察教育的本质,揭示教育的规律及特点,发挥学生的价值及潜能,发掘学生的个性。
教育教学中,如何改变学生的思想意识?
这其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不然我们就都是圣人了。
因为不只是学生,很多成年人对别人输出的正能量也是很不屑的,中国人是很讨厌别人说教的,尤其是正能量的东西。会认为“这东西谁不懂”、“这还用得着你说”、“这人是不是傻,连这都信”,我们总是习惯于否定。那难道这道题就没有解了吗?当然是有的,那就是需要找到我们共同认同的东西,也就是道德感和正义感。
我把您的问题理解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三观。其实三观这种东西很微妙,所有人都认为自己是正常的,那么怎么能形成学生的正能量呢?这就需要老师有很高的学问,要饱读诗书,要看很多的名著,不能只给学生说不要怎样怎样,你要怎样怎样,这样是毫无效果的,甚至会起反作用的。这就需要给学生讲清楚背后的逻辑。
这让我想起罗翔老师的一席话,我们为什么要追求永远无法实现的正义?因为正义就是客观存在的,当我们认定一件事情是非正义的的时候,那么我们心中其实是有一杆秤的,这杆秤判断了这件事情是不对的,而这杆秤在我们所有人心中都是相同的,这杆秤就叫做“正义”,如果我们不再追求正义,那么这个世界上所有不好的事情都没有“非正义”的标签,当“非正义”降临到我们自己的头上再去追求正义就为时晚矣了。正义是我们所有人都要不断追寻的彼岸,虽然永远无法抵达,但也不能放弃追求,一旦放弃,我们就会停滞不前。
要让学生明白良知、公平、正义、道德、良善的背后逻辑,让学生清楚我们为什么要这样,这背后的逻辑是怎样的。
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坚如磐石的三观,而不是随时可以因为利益等外界因素而践踏自己的三观,随时重塑自己的三观,贬低道德、良知,认为有道德、有良知的人都是傻子。
希望对你有帮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挖掘教育思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挖掘教育思想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