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化民成俗教育思想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化民成俗教育思想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学记》阐述了哪些教育思想?
主要教育思想
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豫时孙摩、启发诱导、长善救失
1.论教育的功能。提出“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揭示了教育的个体功能。
2.论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学记》以追求古代理想社会制度的方式提出要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学制系统——“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3.在学校管理方面:《学记》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进程和考查标准——“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4.论教育教学原则: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豫时孙摩、启发诱导、长善救失。此外,《学记》还主张“学不躐等”,即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同时,重视学生的学习,指出“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
“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的观点?
“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社会本位论 )的观点
解析: “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出自《礼记·学记》 ,意思是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造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入手.表达了这样一种治学精神即,教育担负的最大责任不是传承知识, 而是移风易俗. “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意为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其体现了社会本位论的教育观.
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简述我国不同时期的教育目标?
1、封建时期的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因社会制度、民族文化传统、教育思想不同而异。《学记》提出“建国军民,教学为先”,即用教育来化民成俗,为统治者服务。
“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即用做官为诱饵,培养遵守***纲常的“圣贤君子”。《大学》提出“三纲领”“八条目”也体现了这种思想。
2、近代的教育目的
近代教育目的注重培养科技人才,它从富国强兵的愿望出发,历经洋务派的“培养技术人才”到蔡元培的“五育并举”涵养健全人格,教育目的不断注入新的内涵。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是社会本位论?
原句是“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是社会本位论。
这句话的意思是:所以君子要想感化民心,改变风俗,就一定要从教育做起!“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出自《学记》。
《学记》肯定了兴学立教的重要性,即“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学记》揭示了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实践过程,只有通过这一实践过程,才能从“知不足”和“知困”去“自反”和“自强”,从而收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学记》以托古改制的方法,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教育体制;同时又提出了严密的视导、考核制度,以及教育分段、修业年限和管理措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化民成俗教育思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化民成俗教育思想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