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陈寅恪教育思想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陈寅恪教育思想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陈寅恪的清华精神?
清华精神是“独立精神,自由思想”。
陈寅恪的一生经历了20世纪中国数不清的风浪,但他从不为形势所左右,始终坚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五四”以后,“全盘西化”论独尊一时,而他却以自己的勇气坚称“思想囿于咸丰、同治之世,议论近乎湘乡、南皮之间”。面对喧嚣一时的政治思潮,陈寅恪做到不卑不亢,我行我素。
陈寅恪(1890年7月3日~1969年10月7日),字鹤寿,江西省修水县人。中国现代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先后任职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香港大学、广西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等。
陈寅恪的8重境界?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渊博、自信、独立、幽远、新颖,是冷静与情感、理性与价值交融之产物的学术境界。
其次,寅恪先生视学术文化为自己的生命,治学的目的就在治学的过程之中,从“不藉时会”,“不***手功名”,不受世局及外缘的熏习影响。
第三,寅恪先生具有峻洁的操守和寂寞勤苦的学术风范。
陈寅恪家训?
陈寅恪先生家训
笃定务实
独立之精神自有之思想
尚气节守道义
不慕荣利而污己不阿附俗而曲己
陈寅恪,字鹤寿,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其贯通中西的渊博学识,卓尔不群的学人风骨,以及气象万千的学术成就,可称一时无两。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曾经评价他说:“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陈寅恪在清华大学授课时,不只是学生,很多教授都慕名前来听课。因此,陈寅恪还被称为“教授之教授”。
陈寅恪悼念王国维的悼词?
陈寅恪的《挽词》是他在王国维先生去世后所写的一篇深切悼词,表达了他对王国维的深深敬仰和怀念之情。
《挽词》的内容如下:
挽词
汉家之厄今十世,不见中兴伤老至。
一死从容殉大伦,千秋怅望悲遗志。
海宁王静安先生自沈后二年,清华研究院同仁咸怀思不能自已。其***受先生之陶冶煦育者有年,尤思有以永其念。佥曰,宜铭之贞珉,以昭示于无竟。因以刻石之词命寅恪,数辞不获已,谨举先生之志事,以普告天下后世。
其词曰: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呜呼!树兹石于讲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
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彰。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出自:《金明馆丛稿二编》,作者:陈寅恪。
张之洞的思想主张?
守旧派排斥一切西洋之物,维新派要开议院,与君分权,革命派要把皇帝拉下马,革了传统政治,文化的命,张之洞恪守三纲五常的古代训令,既反对守旧派的顽固,也反对维新派和革命派的进步,算是晚清政坛中一个稳重的人物。张不仅在思想上有所作为,在学术和事功方面也做出了一些成绩。比如说书目答问,犹轩语,劝学篇等。重要的是,他的书目答问和劝学篇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梁启超都说看了书目答问才知道学问是什么。至于著名的中体西用思想虽然现在被人认为不够进步,但在当时有极多的人附和,甚至于到了民国,陈寅恪还服膺这一主张。还有他在山西广州湖北的政务,政绩也很出色,尤其在湖北主政期间兴办洋务企业,初步奠定了湖北的工业基础。同时他不仅创办汉阳铁厂,还有枪炮厂,纺织厂等等,算是系统的工业体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陈寅恪教育思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陈寅恪教育思想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