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吴宓教育思想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吴宓教育思想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新人文主义思想在中国?
新人文主义概述 在中国现代文化传统中,一提到新人文主义,还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美国学者欧文白璧德。
20世纪初期,在西方文化经过卢梭等倡导的打破束缚、放任自我、弃绝典章制度、复归自然的“一种”浪漫主义冲击之后,白璧德逆这股潮头而动,先后出版了许多著作,抨击了泛情人道主义和科学人道主义,批评了想象的过度放纵和道德上的不负责任,呼吁节制情感,恢复人文秩序。
[5]这就是广为中国人所知的“西方”新人文主义的基本倾向。
白璧德对东方哲学,从佛教到孔、孟、老、庄等都深有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人物梁实秋、梅光迪、吴宓等都曾受教其门下,深受其影响。
这使得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也在中国现代文化发展中留下了抹之不去的印痕,梁实秋与学衡派的文学主张中,都能让人窥到来自北美新大陆的胎记。
人文运动代表人物?
人文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包括卢梭、孟德斯鸠、伏尔泰、罗素、萨特等。这些人文运动的代表人物,通过他们的作品和思想,深刻地影响了欧洲和世界的文化和思想发展。
他们提倡人的自由、平等、理性和尊严,反对封建主义和教权主义,为现代世界的价值观和***的普遍性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们的思想启发了无数人,激发了人文精神,为人类的进步和自由奋斗不懈。
从各个方面对比下甲寅派与学衡派?
简单的说:梅光迪、吴宓等创办的《学衡》杂志,因其观点态度相近而被称为“学衡派”。他们以融贯中西古今的姿态,提出“昌明国粹,融化新知”,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思想倾向保守。“甲寅派”得名于《甲寅》杂志。1925年,任北洋***司法与教育总长的章士钊复刊了《甲寅》周刊,发表《评新文***动》等文,试图从逻辑学、语言学、文学史等角度说明白话文不能取替文言文,要重新提倡“读经救国”。各自为新文化运动作出努力,已是吾辈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总的来说,学衡派和甲寅派同为复古势力,人称"南有《学衡》,北有《甲寅》",但他们所走过的道路又是不一样的。
一、 学衡派与甲寅派
1922年,梅光迪、吴宓、胡先骕等七人合办《学衡》杂志,学衡派也因此而得名。学衡派提倡的口号是"昌明国粹,融化新知",反对新文***动的激进态度,认为***"模仿西人,仅得糟粕",但在急于要破坏国民根深蒂固的旧思想的时代,只有彻底的破,才能立,因此学衡派提倡的口号虽有合理的一面,但在***的***下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我们所常说的甲寅派是指在五四将要落下帷幕而出现的一股提倡复古主义的势力,"甲寅"一词主要得名于《甲寅》杂志,甲寅派代表人物是章士钊。在文学史上,甲寅派一直被认为是与新文***动相反的复古实力。但究其根源,甲寅派不仅仅有与五四新文学唱反调的,也就是我们公认甲寅派之所以为甲寅派的《甲寅》周刊。在1914年左右,章士钊还举办过《甲寅》月刊和《甲寅》日刊,宣扬的是进步思想,并集结了当时最进步的知识分子:高一涵、李大钊、陈独秀等。但在1924年后,章士钊举办的《甲寅》周刊便走上了与月刊、日刊不一样的道路,提倡文言文,反对***,反对白话文的口号,成为反对新文***动的封建复古流派。
二、甲寅派与学衡派不同的几个方面
1、政治立场不一样
甲寅派的大旗主要是有章士钊一人担当,《甲寅》周刊发行时,章士钊担任段祺瑞***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所***取的立场是维护军阀统治的,而学衡派纯粹是一个学术思想相近的几个人组成的团队,他们拒绝接受官方的补贴,印刷经费全由成员所出。
2、提倡的口号不一样
学衡派大多留过学,对西方思潮尤其是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很信服,在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上,提倡"中正之眼光",而反对***不辨是非真伪,否定传统文化的偏激态度;对待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关系上,认为文言文通达高雅,是成熟的交流工具。对待新诗上,***把白话新诗作为突破口,而学衡派认为旧体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甲寅派反对白话文,认为"新不如旧",章士钊在《甲寅》周刊重新刊登《评***》一文说:"文言贯乎数千年,意无二致,人无不晓","二千年外之经典,可得朗然诵于数岁儿童之口",而白话文"诵习往往难通",通过提倡"新不如旧"来否定***存在的意义。(作者:嘉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吴宓教育思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吴宓教育思想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